殆庶的意思、殆庶的详细解释
殆庶的解释
(1).《易·繫辞下》:“子曰:‘ 颜 氏之子,其殆庶几乎!’”后以“殆庶”指贤德者。《后汉书·黄宪传论》:“ 宪 隤然处顺,渊乎其似道,浅深莫臻其分,清浊未议其方,若及门於 孔 氏,其殆庶乎!”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 游 夏 之英才, 伊 颜 之殆庶。”《隋书·李德林传》:“书契已还,立言立事,质非殆庶,何世无之。”
(2).犹言近似,差不多。 唐 陈子昂 《临卭县令封君遗爱碑》:“夫其忠信之教,宽猛之机,古之官人,君其殆庶乎?”
词语分解
- 殆的解释 殆 à 危:危殆。危乎殆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懂得满足不贪心就不会受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 大概,几乎:伤亡殆尽。 古同“怠”,懈怠。 笔画数:; 部首:歹; 笔顺编号:
- 庶的解释 庶 ù 众多:庶务。庶物。庶绩。富庶。 平民,百姓:庶民。庶人。黎庶。 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庶子(妾生的儿子)。庶母(嫡出子女称父亲的妾)。庶姓(古代称与帝王没有亲属关系的异姓诸侯)。
网络扩展解释
“殆庶”是一个源自古代经典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
指贤德之人
该词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下》:“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孔子以“殆庶”称赞颜回(颜氏之子)近乎完美,后世因此用“殆庶”代指品德高尚的贤者。例如《后汉书·黄宪传论》中以“其殆庶乎”评价黄宪接近圣贤境界。
-
表示近似、接近
在唐代文献中,“殆庶”引申为“差不多、几乎达到某种程度”。如陈子昂在《临卭县令封君遗爱碑》中写道:“古之官人,君其殆庶乎!”,意为封君的治理能力接近古代优秀官员的标准。
二、词源解析
- 单字释义
“殆”有“接近、大概”之意(如《汉书》注“殆,仅也”),而“庶”表示“众多”或“接近”(如“庶几”)。二字组合强化了“接近某种理想状态”的含义。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文评价人物品德或能力,现代汉语已罕用,但在研究儒家经典或历史文献时仍具学术价值。例如南朝刘孝标在《辩命论》中以“伊颜之殆庶”形容伊尹、颜回的贤德。
注:以上解析综合了《周易》、汉代史书及唐代文学作品中的用例,涵盖词语的起源、演变及实际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殆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殆庶一词可以用来形容人多拥挤、人世繁华的景象。它可以表示人世间的繁华热闹,也可以指代人群拥挤不堪的场面。
拆分部首和笔画:
《殆庶》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歹”和“木”。它的笔画数是6画。
来源:
《殆庶》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在古代常被用来形容繁华喧嚣的场面,借指人世的繁华和拥挤。
繁体:
《殆庶》这个词的繁体写法是「殆庶」。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常常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殆庶》这个词,古代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写法,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街头巷尾的殆庶景象让人有些窒息。
组词:
《殆庶》这个词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殆庶繁华」、「殆庶喧闹」等。
近义词:
与《殆庶》相近的意思的词语有「繁华」「喧嚣」「熙攘」等。
反义词:
与《殆庶》相反的意思的词语有「寂静」「冷清」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