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沾湿梳篦。古代丧礼,死者如不洗头,即用沾湿的篦栉三梳而止。《荀子·礼论》:“不沐,则濡櫛,三律而止。”
“濡栉”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丧礼中的特定仪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濡栉(rú zhì)指用沾湿的梳篦为死者梳理头发。根据《荀子·礼论》记载,古代丧礼中若死者未洗头,则用湿篦梳代替,仅梳理三次即止。这一行为体现了古代对丧葬仪式的简化和对逝者的尊重。
该词属于古代专有仪式用语,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文献研究或历史礼仪讨论。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荀子》原文或相关礼学典籍。
濡栉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沾湿梳栉”。它的拆分部首是“氵”和“木”,分别表示水和木头。它的笔画数为17画。
《濡栉》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陈风·濡栉》中。诗中描述了一个女子将她的梳子蘸湿后梳理头发的情景。“濡”表示沾湿,“栉”则表示梳子,合在一起形成了“濡栉”这个词。
濡栉的繁体字为「濡櫛」。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然而,关于濡栉的古代写法没有太多的记录和资料可供查询。
1. 她轻轻梳理着湿润的长发,像是在用濡栉诉说着心中的无奈。
2. 美丽的公主每天早上都会用濡栉梳理她那长长的金发。
1. 濡洗:沾湿水后洗涤。
2. 栉风沐雨:形容忍受风吹雨打,经历困难和挫折。
3. 栉比鳞次:形容方阵整齐划一,密集有序。
梳理、湿洗、拂拭
整理、干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