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口小儿的意思、黄口小儿的详细解释
黄口小儿的解释
[sucking child;infant] 黄口:本指雏鸟的嘴,转形容婴儿或儿童。指幼小的孩童
崔悛窃言: 文宣帝为黄口小儿。——《北史·崔暹传》
详细解释
指年轻无知的人。多用于讥笑斥骂。 唐 许碏 《题南岳招仙观壁上》诗:“黄口小儿初学行,唯知日月东西生。” 明 宋濂 《妙杲禅师塔铭》:“汝黄口小儿尔!姑注意於儒,他时入道,何晚也。” 鲁迅 《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其中自然有古典,为‘黄口小儿’所不知。”
词语分解
- 黄口的解释 .雏鸟的嘴。借指雏鸟。 汉 刘向 《说苑·敬慎》:“ 孔子 见罗者,其所得者皆黄口也。 孔子 曰:‘黄口尽得,大爵独不得,何也?’” 南朝 齐 谢朓 《咏竹诗》:“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 唐
- 小儿的解释 ∶小孩子;小儿子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又两小儿笑曰。最喜小儿无赖。;;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谦称自己的儿子详细解释.小孩子。《史记·淮阴侯列传》:“﹝ 萧何 ﹞曰:‘王素慢无礼,
网络扩展解释
“黄口小儿”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于讥讽他人年幼无知,带有贬义色彩。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该词:
一、基本释义
- 字面构成:由“黄口”和“小儿”两部分组成。其中:
- 黄口:原指雏鸟的黄色喙部,后借代儿童(古代户籍制度中,隋代称3岁以下幼儿为“黄”,唐代指新生儿,后泛称10岁以下儿童)。
- 小儿:即小孩子。
- 整体含义:字面可理解为“长着黄嘴的孩童”,实际指代幼稚无知的人,常用于嘲讽对方缺乏经验或见识。
二、词源与演变
- 动物学起源:最初描述鸟类幼雏因喙部呈黄色被称为“黄口小雀”。
- 社会文化延伸:古代户籍制度将儿童归类为“黄”,后语义扩展为对年轻人的贬称。
三、经典出处
- 《孔子家语·六本》:记载孔子见捕鸟者只捕获黄口小雀,借喻“黄口贪食而易得”,暗含对年幼者易受诱惑的批评。
- 唐代诗词:许碏《题南岳招仙观壁上》以“黄口小儿初学行”进一步固化该词的贬义用法。
四、用法特点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多作宾语。
- 语境倾向:含明显讥讽意味,如鲁迅在《华盖集续编》中借“黄口小儿”批判对古典的无知。
- 现代使用:常见于文学或口语中表达对他人幼稚言行的不满。
五、相关延伸
- 近义词:黄口孺子、乳臭未干。
- 文化对比:类似西方谚语“wet behind the ears”(耳后未干,喻指新手)。
示例:
“这般重要决策,岂容黄口小儿妄议!”(暗指发言者缺乏资历与判断力)
该词生动体现了汉语通过自然现象比喻人类行为的造词智慧,使用时需注意语境以避免冒犯。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黄口小儿》是什么意思
《黄口小儿》是一个成语,意为年幼者、幼儿。常用来形容年幼无知的孩子。
拆分部首和笔画
《黄口小儿》的拆分部首是黄(黄字旁)、口(口字旁)、小(小字旁)、儿(儿字旁)。总共有12笔。
来源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述而》的一段话:“黄口小儿,未使乎大道也已。”大意是指年幼的孩子,尚未学习到大道理。
繁体
《黄口小兒》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这个成语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
例句
这里有个黄口小儿,仍然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
组词
黄口小儿没有与之组成词语的习惯,主要作为一个独立的成语出现。
近义词
年幼、幼童、孩童、儿童、小孩
反义词
成年人、大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