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召的意思、方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召的解释

亦作“ 方邵 ”。 西周 时助 宣王 中兴之贤臣 方叔 与 召虎 的并称。后借指国之重臣。《宋书·王镇恶传》:“﹝ 镇恶 ﹞实扞城所寄,国之 方 邵 也。” 隋 卢思道 《劳生论》:“ 方 邵 重臣,外扬武节。” 唐 李华 《卢中郎斋居记》:“庙堂有风力之臣,征镇皆 方 召 之老。”《旧唐书·太宗纪上》:“ 周宣 驱驰 方 召 ,亦能制胜 太原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召”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意义可从字源、词义及文献用例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解析

“方”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并船”,引申为“正直”“法度”,如《诗经·大雅》载“万邦之方,下民之王”;“召”本义为“呼唤”,《说文解字》注“召,呼也”,后衍生出“招引”“聚集”之意,如《诗经·小雅》云“召彼故老,讯之占梦”。两字组合后,词义发生融合与扩展。

二、词义考据

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现代汉语中“方召”包含两层含义:

  1. 指代贤能之士,特指兼具德行与才能的人。例如《后汉书·班固传》引用“方召之臣,镇卫四国”,此处以“方召”喻指治国能臣。
  2. 引申为规范与感召力,如《宋史·礼志》中“礼乐方召,教化大行”,强调礼法对人的引导作用。

三、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方召”在汉语中既是贤能者的代称,亦包含规范与引导的抽象含义,其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方召”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方召”指西周时期辅佐周宣王中兴的两位贤臣——方叔和召虎(召穆公)的并称,后引申为“国之重臣”的代称。在古籍中亦写作“方邵”。

  2. 历史背景

    • 方叔:周宣王时的大将,曾率军平定荆蛮叛乱,巩固西周统治。
    • 召虎:周宣王的重臣,曾参与处理“国人暴动”,并辅佐宣王中兴。
      二人均为西周中兴的关键人物,因此并称“方召”。
  3. 文献例证

    • 《宋书》中以“方邵”赞誉王镇恶为国之栋梁。
    • 《晋书》中记载桓温被比作“方召之任”,强调其治国才能。
    • 唐代李华《卢中郎斋居记》用“方召之老”形容德高望重的老臣。
  4. 用法特点
    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正式文体中,表示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贤臣或军事统帅,常见于史书、碑铭等。

  5. 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在涉及历史或文学创作时,仍可作为典故引用,以增强文采或强调人物的重要性。

别人正在浏览...

挨挨桚桚百伎班史北固山本言猜摩程巧穿扮倒身杜断杜门自绝方概返虚入浑非意風軒佛曲父母之邦各种各样苟欲怪谍黄花闺女化祝回缅加尔各答见哀简募饥肠辘辘荆莽景征井捽金鱼袋巨著开鑛看门狗魁雄枯萁磏仁留待流垫梨雪冥陵蓬头历齿破雾秋昊祈望弃邪从正屈束热势三神山都赏録识窟素旗探测脱口成章宛蟺帷箔危祸象弧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