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禁省官署中的机要官职。《宋书·颜竣传》:“虚窃国灵,坐玷禁要,闻命惭惶,形魂震越。”《北史·后妃传上·魏宣武灵皇后胡氏》:“ 郑儼 污乱宫掖,势倾海内, 李神轨 、 徐紇 并见亲侍,一二年中位总禁要。”《新唐书·郑綮传》:“迁给事中, 杜弘徽 任中书舍人, 綮 以其兄 让能 辅政,不宜处禁要,上还制书,不报,輒移病去。”
“禁要”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指古代禁省官署中的机要官职,常见于史书记载。例如: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严禁的事物或禁止进入的地方,强调严格限制性。例如:
建议在阅读古籍时采用第一种官职解释,现代使用则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如需考证原始出处,可参考《宋书》《北史》等史书。
禁要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禁止或限制的事项。它表示某些行为、活动或行动受到严格的限制,不可违反。
禁要的部首是言部,表示与语言有关。它由13个笔画组成。
禁要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汉字中,禁要的写法类似于"堇要",意思是"禁受的要求"。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现代汉字中的禁要。
禁要的繁体字为禁謠。
在古代,禁要的写法有一些变化。例如,在战国时期,禁要用"堇要"表示。而在相同的时代,它也以"禁咬"的形式出现过。
1. 政府已经发布了一项禁要令,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
2. 这本书存放在禁要区域,普通人无法阅读。
1. 禁约:表示特定行为被限制或禁止。
2. 禁令:表示政府或其他权威限制或禁止某种活动或行为。
禁令、限制、禁止
许可、允许、自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