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配至甲坊服劳役。古代徒刑。《北齐书·王晞传》:“帝寻发怒,闻 晞 得杖,以故不杀,髠钳配甲坊。”《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配甲坊,徒刑也,由此得免。”参见“ 甲坊 ”。
“配甲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术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配甲坊指将犯人发配至甲坊(古代官方铠甲制造作坊)服劳役的刑罚。该刑罚属于徒刑的一种,常用于对官员或士族的惩戒,通常伴随剃发(髠)、戴刑具(钳)等附加处罚。
甲坊的职能
甲坊是古代工部或军器监下属的官署机构,专门负责铠甲、兵器的制造。其成员包括工匠及受罚的犯人,劳动强度较高。
刑罚特点
“配甲坊”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一种特殊徒刑,结合了肉体惩罚(鞭刑)、羞辱(剃发)和强制劳役,反映了古代刑罚制度中对士族阶层的特殊惩戒方式。更多历史细节可参考《北齐书》《资治通鉴》等原始文献。
《配甲坊》是一个汉语词组,它的意思是“配甲的坊道”。
《配甲坊》由三个汉字组成。拆分后的部首和笔画分别是:
配 (部首:酉,笔画:10)
甲 (部首:由,笔画:5)
坊 (部首:土,笔画:7)
《配甲坊》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兵制中的一种职位。在古代战争中,军队中有专门负责分发、携带、修理甲胄的人员,他们被称为“配甲坊”。
《配甲坊》的繁体写法为「配甲坊」。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配甲坊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不过,一般来说,古代人们使用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
1. 他在军中担任配甲坊的职务,负责保养和分发甲胄。
2. 配甲坊是古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确保士兵们在战场上有足够的装备。
有关《配甲坊》的组词有:
甲坊、配甲、坊道
《配甲坊》的近义词包括:
甲队、装备修理员、甲胄提供者
与《配甲坊》意义相反的词可以是:
无装备、未配甲、甲胄被废弃
百侣宾天晨曜崇用雠定楚卞黜除楚丽春帝摧黜当职独角戏独运翻领飞黄腾达俸赐冯友兰干食高姿公益金柧棱亥有二首六身鸿生花销鹄板书火候解困桀溺金华夫人进忠鸡皮疙瘩就法眠息弥旷末视囊笼内美陪扈谯鼓气度不凡轻吕芹宫球寒鳅鱼沙丸蓍蔡十九路嗜杀衰止粟陈贯朽邃殿廷说望意纹身武夷君相思子晓月下水船洗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