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儒玄的意思、儒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儒玄的解释

儒学和玄学。《晋书·江惇传》:“性好学,儒玄并综。”《梁书·武帝纪下》:“加以文思钦明,能事毕究,少而篤学,洞达儒玄。” 唐 白居易 《除郑馀庆太子少傅制》:“况动中礼法,学综儒玄,是谓羽仪之臣,可居师傅之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儒玄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儒学与玄学交融的复合概念,其内涵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儒"指儒家学说,核心为仁义礼智信(《汉语大词典》);"玄"源于《老子》"玄之又玄",指深奥幽远的哲学思辨(《辞源》)。二者结合形成"儒玄"概念,特指魏晋时期士大夫以玄学方法重新诠释儒家经典的思想潮流。

二、历史源流 该术语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书·江统传》记载"儒玄兼综"的学术风尚。当时何晏、王弼等学者用《周易》《老子》注疏《论语》,开创"以道释儒"新范式(《中国哲学史》)。这种思想融合持续至南朝,梁武帝曾诏令"置儒玄二科"选拔人才(《梁书·武帝纪》)。

三、学术特征 儒玄思想体现三个维度:1)方法论层面,援引道家"得意忘言"解经法;2)本体论层面,将儒家伦理提升至"自然之道";3)实践层面,主张"名教即自然"的处世哲学(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这种融合既保留儒家社会伦理,又赋予其形而上学依据,成为中古思想转型的关键节点。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中国哲学通史》等权威辞书及汤用彤、余敦康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学术观点可在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cpssd.org)查阅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儒玄”是一个汉语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定义

“儒玄”指儒学(儒家思想)与玄学(道家哲学)的结合或并称。该词最早见于《晋书·江惇传》“性好学,儒玄并综”,意指同时研习儒家经典与玄学理论()。


二、历史背景与思想融合

  1. 魏晋时期的学术交融
    魏晋学者常兼修儒玄,如《梁书·武帝纪》提到“洞达儒玄”。玄学在此时并非完全排斥儒学,而是试图调和“自然(道家)”与“名教(儒家礼法)”的矛盾()。

  2. 互补性体现

    • 儒学:注重现实伦理与社会实践(如“修身齐家治国”)。
    • 玄学:侧重形而上的哲学思辨(如“道法自然”)。
      两者结合形成“外儒内玄”的思想模式,既维持社会规范,又追求精神超越()。

三、应用场景


四、现代启示

儒玄的融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对当代跨学科研究(如伦理学与哲学的交叉)仍有借鉴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拜门边障并门並頭鬓脚不处惨黄蚕作崇丽楮弁吨—公里放诸四海而皆准飞蝗沸天复制干蛊高祖母钩玄提要沟沿儿刮鹻黑麦鸿渚翬甍昏瞶兼览博照瑊石剂调畸轻畸重酒醴卷骂军书开芭来访鍊思陵兵笼东陆死骨緑藻卖文面佥囊中物鸟咮品茗迁黜钱文气锅鸡轻玉秦炬穷愁鹊垆缮裔庶老数值搯摩讨臊天潢头编雾裳鲜水海晞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