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老榜的意思、五老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老榜的解释

唐 天復 元年 曹松 , 王希羽 、 刘象 、 柯崇 、 郑希颜 等五人同榜及第,年皆逾六十,时称“五老榜”。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放老》:“﹝ 唐 ﹞ 天復 元年, 杜德祥 牓放 曹松 、 王希羽 、 刘象 、 柯崇 、 郑希颜 等及第…… 松 、 希羽 甲子皆七十餘。 象 , 京兆 人; 崇 、 希颜 , 闽中 人;皆以诗卷及第,亦皆年逾耳顺矣。时谓五老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老榜是唐代科举制度中的特殊历史事件,指唐昭宗光化四年(901年)礼部放榜时,五位年逾古稀的考生同时及第的榜单。该榜因入选者年龄均超七十岁,且德高望重而得名,成为古代科举史上尊老尚贤的典型案例。

根据《汉语大词典》对“五老榜”的释义,该榜包含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五人,其中曹松及第时已年过七旬,官授秘书省正字。此事在《旧唐书·昭宗纪》中亦有记载:“新及第进士中有陈光问年七十,曹松、王希羽皆年逾七十……各授一官,以示恩荣。”

“五老榜”的文化意义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反映了唐代科举制度对高龄士子的包容性政策,为后世树立了“崇文敬老”的价值导向;其二,该榜成为文学典故,宋代诗人刘克庄在《满江红·寿唐夫人》中化用“五老”意象,喻指德寿兼备的长者群体。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评价此榜“实开宋元优待耆儒之先例”,印证了其制度传承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五老榜”是唐代科举史上的特殊事件,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释
指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进士科放榜时,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五位年逾六十的考生同榜及第,因年龄总和达三百余岁,故被时人称为“五老榜”。

历史背景
唐昭宗为彰显皇恩,特令选拔多次落第且出身寒门的高龄考生。此举打破常规录取标准,旨在缓和科举竞争矛盾。

人物信息

历史意义
该事件反映晚唐科举制度对特殊群体的关照,也成为文学典故,常被后世引用以喻“大器晚成”。但因属特例,未改变唐代科举整体以年轻士子为主的趋势。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唐摭言·放老》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打败俗伤化颁方惨惨揣抹村钞躭搁叨荣岛屿垫发掂斤抹两隄防丁祭顶踵洞豁蜂拥府经绂絻改任伉浪故君荷载缉裁几梴解雇镜饰金兰友禁山金相玉映军运开山教主旷败阑入炼金术烈所纶布轮膏罗绣梅花翅敏才密斯逆鬼抛置辟违弱甲生米熟饭世外桃源帅尔秫缝疏涩属下速成班碎过宿鹭嘽缓谈宴踏雨围守无比户遐方絶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