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昏愦而刚愎。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王安石不幸》:“ 王安石 昏愎之性,不过思自立功名;而不知其流毒之远,祸 宋 室甚大,罪浮于 丁谓 、 王钦若 万倍。”
“昏愎”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两个部分:
1. 字义解析
2. 整体含义 形容人既愚昧又顽固,既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又拒绝接受他人建议。例如:“他昏愎至此,竟将忠言全当耳旁风。”
3. 使用场景
注意:关于发音,不同来源存在差异,标注为“hūn dì”,而标注为“hūn bì”。根据现代汉语规范,“愎”应读作“bì”(如“刚愎自用”),建议以《》的读音标注为参考,但需结合权威词典进一步确认。
昏愎是一个多音字,可以读作hūn bì或hūn dī。这个词的意思指的是因为愚昧或盲目而缺乏理智或明智的状态。它常常用来形容人的思维迟钝、理解力低下、判断力失常。
该词的部首有日字旁,并由“日”、“木”、“心”三个部首组成。
拆分笔画可以分为10画,其中“日”部2画,“木”部4画,“心”部4画。
《昏愎》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献《孟子·公孙丑上》。在古代文献中,昏愎用来形容心智恍惚、迷糊不清的状态。
在繁体字中,昏愎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些差异。据考古发现,在甲骨文中,昏的字形是由两个相同的“日”字组成,愎的字形则是一个“心”字旁边加上一个有点像“欠”的部分构成。
以下是例句:1.他一直对我的提醒充耳不闻,完全陷入了昏愎状态。2.在复习考试的时候,他的昏愎表现得十分明显。
与昏愎相关的组词有昏迷、愚昧、糊涂等。
近义词包括迟钝、愚笨、拙笨等,反义词则有聪明、睿智、明智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