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匮乏。《晋书·周馥传》:“方今王都罄乏,不可久居。”
罄乏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罄”与“乏”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完全耗尽、极度匮乏的状态,多用于描述物资、财力或资源彻底短缺的情况。以下从释义、字源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详细说明:
《说文解字》释为“器中空也”,本义指器皿空虚,引申为“用尽、耗尽”。如《诗经·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维罄之耻”,以瓶空喻资源枯竭。
《说文》注“反正为乏”,原指古代符节对合时的误差,后泛指短缺、不足。《战国策·齐策》有“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即“不使短缺”之意。
“罄乏”强调彻底枯竭而无补充余地的程度,较单用“乏”更具严重性。如《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公私罄乏,民无赢储”,指官民资财完全耗尽。
“室如县罄,野无青草”,杜预注“罄”通“磬”,喻屋室空无所有。后世以“室如悬罄”形容贫困至极,与“罄乏”意近。
“公私罄乏,仓库既空”,直指国库与民间物资全面短缺。
“帑藏罄乏,百姓流离”,描述财政枯竭与民生困苦的关联。
参考资料:
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典籍原文参见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十三经注疏》。
“罄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书面语境,具体解释如下:
“罄乏”意为资源耗尽、极度匮乏,强调完全枯竭的状态。例如《晋书·周馥传》中提到:“方今王都罄乏,不可久居”,指都城物资极度短缺。
多用于形容物资、财力等严重短缺的书面语境,例如: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晋书》等古籍原文。
办稿策筹撑天拄地敕断处中丹基担羞颠干倒坤非间雰气福并腐胔干寤怪恶关圣贤贵禄贵御蚶贝罗黑翳花腮艰酷剿办结案忌疾静砌浄刹计然策菊部开厰铠装匟床恪恭空空儿丽华旒旐缅鉴面面观母线挠词涊淟贫雇破产普天匝地敲碁青红裙屐少年屈膝攘来熙往若辈赛诗会石虚中时移世变熟捣随便痛殴顽傲委咎五部无事忙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