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身心的意思、身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身心的解释

(1) [body and mind]∶肉体和精神

身心健康

(2) [mind]∶心思,精神

身心恍惚

(3) [integrity;moral character]∶指人的品德修养

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层己焉而不可得也。——清· 刘开《问说》

详细解释

(1).身体和精神。 唐 翁洮 《夏》诗:“身心已在喧闐处,惟羡 沧浪 把钓翁。” 元 张养浩 《水仙子》曲:“山隐隐烟霞润,水潺潺金玉音,因此上留住身心。” 老舍 《女店员》第三幕:“我热爱劳动,锻炼身心。”

(2).心思;精神。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难覩 鶯鶯 面,更有甚身心,书幃里做功课!”《金6*6*梅词话》第八回:“只觉得神思不安,身心恍惚。”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 周大勇 ﹞身心沉浸在一种庄严的向往中。”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身心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身心"是汉语中表示人体与心理状态的复合名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本体释义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身心"包含两个维度:①生理层面指人的躯体机能,②心理层面指思想意识活动,二者共同构成人的生命整体。该词最早见于《墨子·辞过》"圣人之所俭节也,小人之所淫佚也,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此五者不可不节。夫妇节而天地和,风雨节而五谷孰,衣服节而肌肤和",虽未直接使用"身心"二字,但已体现身体与德性协调发展的理念。

二、语义演化 《汉语大词典》网络版指出,该词在南北朝时期完成词化过程,如《后汉书》载"安身崇德,耽嗜经学",此时"身"已引申为包含德行修养的完整人格。至唐宋时期,文人作品中开始明确使用"身心"指代灵肉统一体,如白居易《自觉》诗"形骸委顺动,方寸付空虚"。

三、现代应用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显示,该词在当代主要呈现三种用法:①医学领域强调生理心理交互影响(如"身心医学");②教育学倡导全面发展(如"素质教育关注身心协调");③日常语境指整体健康状态(如"瑜伽有助于身心放松")。这种用法分化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健康概念的立体化认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网络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 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身心”是汉语中一个复合词,包含“身体”与“心理/精神”的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身心”指个体的身体(生理)与心理(精神)两个维度的整体状态。其核心在于强调人的健康需同时关注肉体机能与精神活动,二者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二、分项解析

  1. 身体层面(“身”)
    指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包括无疾病、器官功能完善、体力充沛等。例如:

    • 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可增强身体素质;
    • 良好的睡眠帮助身体恢复。
  2. 心理层面(“心”)
    涵盖情绪、认知、社会适应等方面,如:

    • 情绪稳定,能应对压力;
    • 具备积极的人际关系与自我认知。
      心理学家英格里希指出,心理健康需“适应环境并发展潜能”。

三、维护方法

四、文化背景

该词最早见于沈从文《八骏图》,例句“因为他自以为是个身心健康的人”。古籍如清代刘开《问说》也用“身心性命”强调身体与精神对生命的重要性。

五、延伸意义

“身心”还可指品德修养(如“身心正直”)或专注状态(如“身心投入工作”)。现代社会常通过“身心灵”概念,探讨身体、心理与精神三者的互动关系。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维护方法或文化典故,可参考相关健康指南或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拔赵帜易汉帜本末倒置边用裱褙铺不仅成昏春罗刺剑当本盗天达恉迪古二舞伏质干涸高甲戏官报私仇鬼水合子菜熀耀枷脰械手奸兰间日疟监主焦朋驾驶证饥冻良民吏灵氛利泽吕祖满腹诗书煤耗明效魔民鸟村潘园婆焦綪茷前房旗布星峙让步软哝哝审别市尺时隽视躁石子儿守倅肃厉天池通品頽然委财蓊匌遐亘香衖相授限难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