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如使的意思、如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如使的解释

[if] 连词,表示假设,如果,假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孟子·告子上》

详细解释

设使;倘若。《孟子·公孙丑下》:“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汉书·萧望之传》:“如使 匈奴 后嗣卒有鸟窜鼠伏,闕於朝享,不为畔臣。” 颜师古 注:“本以客礼待之,若后不来,非叛臣。” 宋 叶适 《东嘉开河记》:“封疆道路,城郭沟池,其修补濬治之功,此民之力所能自为也;如使官亦为之,则费而难给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如使”是一个文言虚词组合,主要用于古代汉语中表达假设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假使”、“假如”、“如果”等意思。其核心含义在于提出一个假设性的前提条件,并据此推导出可能的结果或结论。

从汉语词典和古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如使”的详细含义和用法可以解析如下:

  1. 词性特征与结构:

    • “如” 本身在古汉语中常用作假设连词,表示“如果”、“假如”。
    • “使” 在此结构中,主要起连接作用,与“如”结合使用,强化了假设的意味。它并非现代汉语中“派遣”、“致使”的动词义,而是虚化为假设连词的一部分。
    • 因此,“如使”是一个复合连词,专门用于引导表示假设的分句。
  2. 语法功能与含义:

    • 表假设条件: “如使”的核心功能是引出假设的条件或情况。它用于句首或句中,提出一个尚未发生或并非现实存在的情形。
    • 推导结果: 在提出假设条件之后,通常会紧跟一个表示在这种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结果、推论或行动的句子。常用“则”、“必”、“将”等词引出结果分句,形成“如使…则…”的典型结构。
    • 强调假设性: 相较于单用“如”,“如使”在语气上往往带有更强的假设性和探讨性,常用于论辩、说理或提出可能性分析。
    • 语义相当于: 其含义与现代汉语的“假使”、“倘若”、“要是”非常接近。
  3. 用法举例(体现权威典籍来源):

    • 最经典的用例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据《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解释)。 这句话的意思是:“假使我想要发财,辞去十万的俸禄而接受一万的俸禄,这难道是想要发财吗?” 这里的“如使”清晰地引出了孟子进行反诘的一个假设前提。
    • 又如:“如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则天下治。”(此句虽为概括《墨子·兼爱》思想,但体现了“如使”在提出理想化假设时的典型用法)。 意思是:“假使天下人都能互相爱护,国与国之间不互相攻打,家与家之间不互相侵扰…那么天下就太平了。”

“如使”是一个古汉语中表示强烈假设关系的复合连词。它用于句首或句中,引出虚拟的条件或前提,后文则阐述在此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结果或结论,常与“则”等词呼应。其语义和功能等同于现代汉语的“假使”、“假如”、“如果”。理解“如使”的关键在于把握其作为假设连词的本质和在复句中引导条件分句的作用。

引用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如使”是古代汉语中的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表示假设条件,用于引出某种假设情况下的结果。例如《孟子·告子上》中的“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意为“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2. 词性与用法

    • 词性:连词,用于连接分句,表假设。
    • 结构特点:常出现在文言文或仿古语境中,现代汉语使用较少。
  3. 经典文献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下》:“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
    • 《汉书·萧望之传》:“如使匈奴后嗣卒有鸟窜鼠伏,阙于朝享,不为畔臣。”
  4. 现代使用示例
    现代语境中多用于书面或特定表达,如:“如使用信用咭付款,请填写订票凭单”。

  5. 相关争议
    有观点认为“如使”并非独立词汇,而是“如果使……”的省略形式,但主流文献仍将其视为表假设的连词。

该词主要用于文言文,现代汉语中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假设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苞栎把搔八十二好八外背利测验怅憾孱王程典辰极刺竹笋从业道口锡抵偿厄陈犯难纷纷籍籍赴险如夷鹤怨虹旍黄星靥简亵街口极名决明科抄克复课输旷代揽辔才马快手旄牛摸拟木星上行潘郎鬓槃散跑种墙上泥皮抢占琼彩然眉忍酷桑乾三门干部色舞摄景身故升仙太子寿昌属句四艺肃黜讨替身纨褲子弟文缯五陵儿乌轮相趁筱骖小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