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刺竹笋的意思、刺竹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刺竹笋的解释

刺竹的笋。亦指刺竹。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竹笋》:“刺竹笋,生 交广 中,丛生,大者围二尺,枝节皆有刺。夷人种以为城,伐竹为弓,根大如车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刺竹笋,指由刺竹(学名:Bambusa sinospinosa)这一特定竹种在生长季节萌发出的幼嫩可食竹芽。以下是其详细释义及特征:

一、核心释义

刺竹笋是禾本科(Poaceae)簕竹属(Bambusa)植物刺竹的初生、未完全木质化的嫩茎芽。其名称直接源于母竹“刺竹”,因该竹种秆节环生尖锐枝刺而得名。笋体作为竹类植物的新生部分,兼具食材与植物学双重属性。

二、形态特征

  1. 外部形态

    笋箨(外壳)革质坚硬,表面常被深褐色绒毛,箨片直立或反卷,边缘具纤毛。箨鞘基部与箨环密布倒生小刺毛,为刺竹笋的显著识别特征。

  2. 内部结构

    剥落后可见乳白至淡黄色笋肉,质地脆嫩,纤维较普通竹笋粗韧,具清淡竹香与微苦回甘风味。

三、分布与生长

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南及西南地区(如广东、广西、云南),东南亚热带至亚热带亦有生长。多生于海拔500米以下丘陵、河岸,喜湿热气候。笋期集中于夏季(6-8月),属季节性野生食材。

四、价值与应用

  1. 食用价值

    需经沸水焯煮去除草酸与微量氰苷,可炒食、炖汤或腌制。在岭南民间饮食中常用于搭配肉类或制成酸笋。

  2. 生态与经济价值

    刺竹成林可作防护篱,其笋的采集是部分地区的传统生计来源。

五、文化延伸

古籍《南方草木状》(晋·嵇含)载:“簕竹,棘竹也,其笋丛生。”印证其以刺护笋的生长特性。闽粤民谚“刺竹笋苦,食过才知甜”隐喻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中国植物志》第9(1)卷 · 科学出版社
  3. 《中华竹韵》· 中国林业出版社
  4. 《岭南野菜图谱》· 广东科技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刺竹笋是禾本科植物箣竹的幼苗,也可指刺竹本身。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定义与植物学特征 刺竹笋是箣竹的嫩苗,其母体箣竹属于高大竹类,秆高可达10-24米,直径5-15厘米,节间长约30厘米,竹节处密生棕色刺毛。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如广东、广西等地,常被用作天然屏障(如竹篱)或制作竹器。

2. 名称与别名 在不同文献中,刺竹笋也被称为“芳竹笋”(《岭南采药录》),而箣竹的别名包括竻竹、车角竹、大竹等。

3. 用途与药用价值

4. 文化记载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刺竹笋生交广中,丛生,大者围二尺,枝节皆有刺”,描述了其生长环境和形态特点。

若需进一步了解药用配伍或植物图谱,建议参考《本草纲目》或现代植物学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按狱宝思边鄙不关紧要才勇策事杈儿柴关承承触雨楚狱刀瘢打旋子灯炧荻竹碓擣罚约粉态府官负谩父子军高派供呈官粟汩汲海鷰悍目胡帽护尾绛衣大冠謇謇济公击戛进策醵赀开啓廥廪枯臞狼外婆敛声匿迹陵絶飂飕乱弹鹿粝露琼蛮风瘴雨迷伤下蔡默省凝虑青眼相看挼曲子伤秋守风磃氏馆酸感提孩瓮里醯鸡无作香辇信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