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闰余的意思、闰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闰余的解释

(1).农历一年和一回归年相比所多馀的时日。《史记·历书》:“ 黄帝 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餘。”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以岁之餘为闰,故曰闰餘。”《汉书·律历志下》:“盈章岁得一,名曰积月,不盈者名曰闰餘。闰餘十二以上,岁有闰。”

(2).指闰月。 唐 刘言史 《奉酬》诗:“闰餘春早景沉沉,禊饮风亭恣赏心。”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和芗林居士中秋》词:“闰餘有何好,一岁两中秋。”

(3).指增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计我一生,得享列仙之福者,仅有三年。今欲续之,求为闰餘而不可得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闰余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殊历法内涵的词汇,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定义为"农历与回归年之间的时间差额"。该概念源自《尚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记载,其核心原理在于调和阴历月相周期(约29.53天)与太阳回归年(约365.24天)的偏差。

从历法运算角度分析,闰余具体指代阴阳历每年累积的时间差量。《中国天文历法》指出,每三年约余18天,积满一个月即置闰。这种计算方式在《汉书·律历志》中已有明确记载:"并终数为闰法,其余闰余"。现代农历沿用了"无中气置闰"的精密算法,确保节气与月份的基本对应。

在文化层面,《中华民俗文化大观》记载,古人将闰余视为"天地盈余之气",衍生出闰月做寿衣、闰年植树等特殊民俗。这种时间调节机制既体现了先民观测天象的智慧,也深刻影响着传统农事活动的时间安排。

根据《历法编算国家标准》(GB/T 33661-2017),现代闰余计算已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采用定气法推算节气,使阴阳历的误差控制在日食月食可预测范围内。这种精密的历法体系至今仍在指导着传统节庆、农业生产等社会活动的时间基准。

网络扩展解释

“闰余”是一个与历法相关的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指农历一年与回归年(太阳年)的时间差。由于农历以朔望月(约29.53天)为基准,12个月约354天,比回归年(约365.24天)少11天左右。这些累积的差额称为“闰余”。例如《史记·历书》提到“正闰余”,即通过调整闰余来协调阴阳历差异。

二、具体应用

  1. 指代闰月
    当闰余积累到约30天时,需插入一个闰月以平衡季节。如《汉书·律历志》载:“闰余十二以上,岁有闰”。进一步说明,古代通过计算冬至与朔望月的余数(即闰余)决定是否置闰。

  2. 历法计算中的参数
    在古四分术中,闰余用于推算正月朔日和冬至的具体时刻。例如“大余”为干支日序数,“小余”为当日具体时刻。

三、引申含义

在文学或哲学语境中,可引申为“增添”或“额外部分”。如清代李渔《闲情偶寄》用“闰余”比喻人生中意外的福分。


闰余既是历法调整的关键概念,也承载了文化层面的延伸意义。如需了解具体历法计算,可参考《汉书·律历志》或天文历法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案陷八都儿变化多端徧谕脿子拨谷宸居冲妙带肚子调辑蕃兵妨害丰犒耕耘树艺共存共荣搆成呱嗒归身海圻和附惶愕燋心即便借筹桀贼儆急儆畏康白度亢心憍气匡诤冷官良民吏利赂离蔬释跷六铢钱沦滞冒乱昧良心门印民彝摹搨墓志鸟兽褭駣千金石悛容人从仍就容台赏春设方收领书刺水荒送煖偎寒蒐裒偷合温语无私之光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