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墓志的意思、墓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墓志的解释

[inscription on the memorial tablet within a tomb] 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分上下两层,上层曰盖,下层曰底,底刻志铭,盖刻标题

详细解释

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分上下两层:上层曰盖,下层曰底,底刻志铭,盖刻标题。亦指墓志上的文字。《新唐书·李栖筠传》:“ 栖筠 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誌。”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说·墓碑、墓碣、墓表、墓志、墓记、埋铭》:“墓誌,则直述世系、岁月、名字、爵里,用防陵谷迁改。埋铭、墓记,则墓誌异名。”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三》:“字亦作誌,则墓誌用之,墓誌或文或笔,体不一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墓志是古代墓葬中用于记录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文字,其核心内容与形式可总结如下:

一、定义与结构

  1. 基本概念
    墓志是放置在墓中的石刻,记载死者姓名、籍贯、生平事迹等内容,包含“志”和“铭”两部分。志多用散文叙述生平(如姓名、官职等),铭则以韵文总结功绩或表达悼念。

  2. 形制特点
    墓志通常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盖”,刻标题;下层为“底”,刻正文。这种形制自北魏后逐渐规范化。


二、历史发展

  1. 起源
    墓志的雏形可追溯至东汉(如《贾仲武妻马姜墓志》),但学界存在争议:

    • 秦代刑徒砖瓦刻有简略身份信息,被部分学者视为最早墓志。
    • 三国时期曹操推行薄葬,禁立墓碑,促使墓志逐渐替代墓碑功能。
  2. 演变与定型

    • 南北朝:墓志形制固定为方形,内容趋于完整,并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如魏碑体)。
    • 隋唐:墓志进入鼎盛期,内容更丰富,且兼具史料价值,如《元公夫人姬氏墓志》详细记载家族背景与个人品德。

三、作用与意义

  1. 历史功能
    墓志用于“防陵谷迁改”,即通过文字保存死者信息,避免因时间推移或地貌变化导致身份失传。

  2. 文化价值
    墓志铭文是研究古代社会、家族世系、书法演变的重要资料。例如,北魏墓志的书法风格对后世碑学影响深远。


四、著名实例


墓志是融合历史记录、文学表达与书法艺术的特殊载体,其发展反映了古代丧葬制度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墓志内容或书法风格,可查阅考古报告或金石学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墓志》是什么意思

《墓志》是一种古代中国文化中的纪念碑文,通常用于记录墓地内葬者的生平事迹、家世背景、遗愿等信息。墓志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仅可以帮助后人了解逝者的生平,还可以为研究历史和世系提供重要的资料。

拆分部首和笔画

《墓志》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土”和“言”,分别代表了与墓地相关的土地和记载的语言。根据《康熙字典》的录入,墓志的总笔画数为29画。

来源

墓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墓葬文化。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在墓地内设置石碑、木牌等用以标记墓主身份和纪念的碑文。随着时间的推移,墓志逐渐演变为文化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葬礼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繁体

《墓志》的繁体字为「墓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墓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墓志的字体和形状会有所不同。然而,总体来说,墓志的写法仍然保持了「墓志」这个基本的字形。

例句

1. 研究者通过阅读墓志,了解了这位古代文人的生平和成就。

2. 这块墓志是为了纪念那位在战争中牺牲的勇士。

组词

1. 陵墓:指大型的坟墓或帝王的陵寝。

2. 碑志:专指用以记载事迹或纪念的碑文。

3. 纪念馆:用来纪念名人、事件等的建筑物。

近义词

1. 墓碑:类似于墓志,用于记录葬者信息的石碑。

2. 骨灰盒:保存骨灰的容器,上面可以刻写相关纪念或信息。

反义词

1. 考古:研究古代遗址、文物等的学科,相对于墓志来说,更注重发掘和研究遗迹。

2. 识字:对字词的认识和理解,与墓志相比,侧重于个人的学问修养。

别人正在浏览...

阿步干百日黄博临嘲咻承天之佑鸱革吃回扣赤炎充欲辍朝大黄鱼大自在颠旭刁钻地金隄山二省芳润凤郎钢种革军关董海灵海蜃铪匝怀慙黄荆换手抓背景科靓饰惊心吊魄击排冒没酒利开辟科室老旦利他莫愁湖墓木已拱辇重泥船渡河佞给诺诺盘程畔牢破关墙阴敲冰索火庆育契帖器遇驱使受俘守旧说话之间司马称好五校掀发香煤相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