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匡诤的意思、匡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匡诤的解释

指出错误,劝人改正。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 无锡 薛叔耘 ,颇与商订此编; 桐城 萧穆 敬甫 ,虽未録其文,而匡諍启发,裨助宏多,皆 孔子 所谓益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匡诤是一个汉语词汇,属于较为书面化的表达,其核心含义指通过正直的劝谏来纠正错误、扶正缺失的行为或态度。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意思、用法及来源:


一、词义解析

    • 本义:纠正、扶正。《说文解字》释为“饮器,筥也”,后引申为“纠正”(如“匡正”)。
    • 引申义:辅助、挽救(如“匡救”)。

      来源:《说文解字·匚部》。

    • 本义:直言规劝,止人过失。《广韵》注:“诤,谏也。”
    • 特点:强调以直言对抗错误,带有急切、恳切之意。

      来源:《广韵·去声·诤韵》。

  1. 匡诤(合成词)

    • 释义:指以正直的言辞劝谏他人,帮助其改正错误、回归正道。
    • 侧重点:兼具“纠正行为”与“直言进谏”的双重行动,常用于君臣、上下级或严肃场合的规劝。

      例:“大臣以匡诤为职,不避斧钺。”(《明史·职官志》)


二、用法与语境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

    收录“匡诤”词条,释义为“匡正谏诤”,引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匡诤之职,以肃朝纲。”

  2. 《古代汉语词典》

    强调其与“谏诤”的关联性,指出“匡诤”更突出“纠正根本性错误”的意图 。

  3. 古典用例:
    • 《后汉书·李云传》:“忠臣匡诤,以扶社稷。”
    •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臣窃观陛下有匡诤之士,而无容受之量。”

四、近义词辨析

词汇 核心差异 例句
谏诤 侧重“直言劝阻” “御史职在谏诤。”
匡正 侧重“纠正结果”,弱化劝谏过程 “匡正时弊,义不容辞。”
匡救 强调“挽救危局” “匡救国家于倾覆之际。”

“匡诤”是汉语中表达“以正直谏言纠正重大过失”的复合动词,凝结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文死谏”的责任伦理。其权威性源于古代经典与史籍的反复使用,现代虽较少见于口语,但仍活跃于历史、政治类严肃文本中,承载着对“直言敢谏”精神的推崇。

网络扩展解释

“匡诤”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kuāng zhèng,其核心含义是通过直言劝谏来纠正错误,强调为公正和正义发声。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析:


基本含义


词语结构与用法


例句与文献出处

  1. 例句:
    • “第三轮比赛,湖南队的刘演升写错‘匡诤’,成为第一个离场的选手。”
    • 清代黎庶昌《<续古文辞类纂>序》提到:“萧穆敬甫虽未録其文,而匡诤启发,裨助宏多。”

延伸补充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用例,可参考《续古文辞类纂》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俺们倍立方问题本穑边部比较教育宾臣禀赡肠荒腹热长乐观潮田典程钿扇第産东林辅政甘瞑歌謡狗烹海沸河翻好办喉镜恚目壶丘贱肆简秀教师角黍桀虏结邪静因之道禁要开土栲栳硿硿览镜亮闪闪连和连墙接栋六花阵陋巷淼寥泯泯棼棼澎湃篷索囷仓软设备散旦身非木石石检世廕耍活寳耍流氓霜塘水土司员徒取土事围击雾塞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