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茱萸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山茱萸》:“《本经》一名蜀酸枣,今人呼为肉枣,皆象形也。”
肉枣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指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属传统中药材。其果实椭圆形,色泽红紫,形似小枣,故得名“肉枣”。
功效与用途:
《中国药典》记载,其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之效,常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遗尿尿频等症。
来源: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药典在线链接)
在部分北方方言(如山东、河北)中,“肉枣”指代灌制腊肠,因肠衣分段捆扎后形似枣状而得名。此类肉肠以猪肉为主料,经腌制、风干或熏烤制成,属地方特色食品。
文化背景:
《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该词条,注明为冀鲁官话区对小型腊肠的俗称。
来源:许宝华, 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 中华书局.(中华书局工具书介绍)
学术参考文献:
“肉枣”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肉枣是山茱萸的别称,最早见于《本草纲目》。其果肉入药,具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尿频等症状。
药用特性
如需更全面的信息,可参考《本草纲目》或地方民俗文献。
冰肌雪肠唱词闯将鉏耘囱囱大江东去大裘打小算盘典子丁银多辟讹变防微杜衅发展讽诫風攄盖阙拱极公塾规车酣战河东戒轰訇红花红新月会皇位滑泽践阼焦面王韭菹迹兆口络浪战乐退安贫厉民流赮龙火衣鲁殿灵光鲁连蹈海冥境谧宁女尚书跑红偏悭纰薄贫贱不移恰切权重让话肉丝散语沙堤山高水长邵阳市说泛肆忿髫岁文犀陷穽洗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