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肆怒。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五伯》:“ 庄王 僭号,自下摩上,观兵京师,问鼎轻重,恃强肆忿,几亡 宋国 ,易子析骸,厥祸亦巨。”
“肆忿”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指毫无节制地发泄愤怒或怨恨,通常形容情绪激动到极点,无法自控地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或报复心理。
多用于书面语境,描述人物因强烈刺激而失控的状态,如文学作品中刻画角色因仇恨或冤屈爆发的场景。
肆忿是一个成语,意为放任自己的愤怒情绪发泄。下面将对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语进行说明。
肆忿的拆分部首是⺼(肉字旁)和心字旁。根据《康熙字典》,肆字的总笔画数为五,而忿字的总笔画数为八。
肆忿最早来源于《公羊传·成公二年》:“佗为惰军士,肆忿僭位。”意为某人因为懒惰而发泄怨恨,冲动地想要篡位。
肆忿的繁体字为肆忿。
在古代,肆的写法中有一种是用“大”代替“⺼”,忿的写法则多有变化,最常见的写法是将心字旁写成“心阳刀”,该写法也被称为“忿形”。
他因为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肆忿地向上级申诉。
肆怒、肆意等。
暴怒、发怒、愤怒等。
克制、平静、沉稳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