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军服和兵器。《书·立政》:“其克詰尔戎兵。” 孔 传:“其当能治汝戎服兵器。”亦单指兵器。《诗·大雅·抑》:“修尔车马,弓矢戎兵。” 孔颖达 疏:“弓矢即戎兵,而又言戎兵,容戈、盾、矛、戟之类军之所用皆是。”
(2).兵士,军队。《管子·内业》:“恶气迎人,害於戎兵。”《战国策·韩策一》:“ 秦 马之良,戎兵之众。” 清 唐甄 《潜书·考功》:“于是辅相无缺,出纳如衡,奸慝毕除,克壮戎兵。”
戎兵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戎”和“兵”两个单字组成,其含义需结合字源和古代文献进行解析:
一、单字本义
戎(róng)
兵(bīng)
二、复合词“戎兵”的释义
在古汉语中,“戎兵”连用主要包含三层含义:
见于早期典籍,如《尚书·立政》:“其克诘尔戎兵”,意为整顿武器装备。此用法强调军事装备的集合。
《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戎兵不戢”,此处指军队未能收束。另如《周礼》中“戎兵”可指掌兵之官。
如《礼记·月令》言“戎兵不虞”,即士兵不松懈戒备,此义侧重军事主体。
三、现代语境中的演变
现代汉语中,“戎兵”作为独立词已罕用,但单字“戎”“兵”仍活跃于“戎装”“兵役”等词中,其古义多保留于成语(如“兵戎相见”)及文史研究领域。
主要参考资料:
“戎兵”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戎兵”可指代军队所需的装备,包括武器(如戈、矛、弓矢等)和军服。例如:
“戎兵”也泛指士兵或军事力量。例如:
“戎”字本身从“戈”从“甲”,本义为兵器,后引申为军事活动或军队(如“投笔从戎”)。因此,“戎兵”一词的两种含义均与古代军事密切相关,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代对象。
白练衣豹襦禀知残春逞丽赪面盛器次级翠帐单兵低温斗鬨陡恁防祸于未然犯由牌负斗赶上龚召归服过郄蒿菜衡机间杂迥然不同积殃扩声器郎屋累身吏方领子螺山冥徵目呼啮啖攀爬抛戈弃甲偏材破获普度弃本挈携磬镈秋请肉竹散亡山草商议射戟失脚试刊筮验书判私掠外衣武昌官柳舞智限带享上乡贤祠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