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龚召的意思、龚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龚召的解释

汉 循吏 龚遂 与 召信臣 的并称。 元 张翥 《杂诗》之二:“安得百 龚 召 ,错落为拊循。”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龚召”是汉代两位著名循吏龚遂与召信臣的并称,用于代指勤政爱民的官员典范。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来源
    该词出自元代张翥的《杂诗》其二:“安得百龚召,错落为拊循”,表达对贤能官吏的渴求。

  2. 人物背景

    • 龚遂:西汉官员,以治理渤海郡闻名。他推行“劝民农桑”政策,引导民众弃盗务农,成功扭转当地饥荒与盗匪横行的局面。
    • 召信臣:西汉南阳太守,兴修水利工程如“钳卢陂”,推广农业技术,使南阳成为富庶之地,被百姓称为“召父”。
  3. 后世影响
    两人均以惠民政策载入《汉书·循吏传》,成为古代官员效仿的典范,“龚召”并称体现了百姓对清廉能吏的敬仰。

注:部分低权威性网页(如)将“龚召”误释为形容勤奋工作的成语,此说法缺乏历史文献支撑,建议以权威典籍记载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是《龚召》?

《龚召》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高官、宰相。它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龚”和“召”,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龚召》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龚”的拆分部首为“龙”,总共有16笔;“召”的拆分部首为“口”,总共有5笔。所以,《龚召》总共有16+5=21笔。

《龚召》的来源

《龚召》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它主要指的是担任朝廷高级官职、负责国家大政方针的官员。在古代社会中,担任宰相一职的官员通常被称为《龚召》,他们是国家最高权力的代表。

《龚召》的繁体字

在繁体字中,叫做《龔召》。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有一些细微的差别。《龚》在古代的写法为“厷”,表示一个人仰天而站立的形状;《召》在古代的写法为“又”,表示一个手在口边的动作。

《龚召》的例句

1. 他被提拔为国家的《龚召》,负责制定重大决策。

2. 这位《龚召》在朝堂上处理国家大事时非常谨慎。

组词

龚家、召府、宰相

近义词

首辅、元勋、贤相

反义词

平民、庶民、百姓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