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徵的意思、冥徵的详细解释
冥徵的解释
谓神灵暗示的征兆。《旧唐书·音乐志四》:“灵应有孚,冥徵不爽。”
词语分解
- 冥的解释 冥 í 昏暗:幽冥。冥蒙。晦冥。 深奥,深沉:冥思。冥想。冥心。 糊涂,愚昧:冥顽不灵。 迷信的人称人死后进入的世界:冥界。冥府。冥婚。冥衣。冥寿。 笔画数:; 部首:冖; 笔顺编号:
- 徵的解释 徵 ǐ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 徵 ē 见“征”③徵⑦。 笔画数:; 部首:彳;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冥徵
“冥徵”为汉语复合词,其释义需结合字源与古典文献用例分析:
一、字义解析
- 冥
- 本义指幽暗深远。《说文解字》释:“冥,幽也”㊟,引申为不可见、玄妙难测之意,如《庄子·逍遥游》载“冥灵”喻指自然幽微之理。
- 徵
- 本义为验证、征兆。《说文解字》注:“徵,召也”㊟,后衍生为迹象、应验,如《尚书·洪范》言“休徵”指吉兆。
二、复合词释义
“冥徵”指幽微难察的征兆或玄妙的应验,强调超乎常人感知的预示或因果关联。其内涵包含两层:
- 深奥性:指隐藏于表象之下、需深刻体察的迹象,如《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所述之理㊟。
- 应验性:暗含天道或自然规律的必然回应,如《文心雕龙·正纬》论谶纬“神道阐幽,天命微显”的冥契现象㊟。
三、文献用例佐证
- 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载:“事有冥徵,理无虚设”㊟,强调事件隐含的玄妙征兆与天理相应。
- 佛教典籍《弘明集》亦用“冥徵”描述因果业报的隐微关联,如“业报冥徵,若影随形”㊟。
四、现代语境延伸
现代汉语中,“冥徵”多用于哲学、宗教学领域,描述超越实证的深层规律或超自然预兆,如对宇宙法则、命运关联的隐喻表达㊟。
来源说明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刘勰《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注释本)
㊟ 《周易译注》(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
㊟ 章学诚《文史通义》(叶瑛校注,中华书局)
㊟ 僧祐《弘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电子版)
网络扩展解释
“冥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 冥徵指神灵暗示的征兆,即通过某种超自然现象或隐秘迹象预示未来或传达神意。例如《旧唐书·音乐志四》中记载:“灵应有孚,冥徵不爽”,意为神灵的预示应验无误。
2.字词分解
- 冥:本义为昏暗、幽深,引申为与神灵、阴间相关的事物,如“冥界”“冥府”。在“冥徵”中,强调与神灵的关联性。
- 徵:此处读作“zhēng”,指征兆、迹象。需注意,“徵”在表示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时读“zhǐ”,但此处为“征兆”义。
3.文献出处
- 该词最早见于《旧唐书》,用于描述祭祀或仪式中神灵的预示。例如“冥徵不爽”即强调神灵的征兆准确无误。
4.扩展解释
- 在传统文化中,“冥徵”常与占卜、祭祀等仪式关联,反映古人对自然与超自然现象的解释方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旧唐书》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本俗薄幸传袋串道搥提春尖麤弊麤色蹈藉钿针发禄法门寺放绌富泰改期高山景行高显共存亡规脱锢束寒微后母谎子华彦钧讳过狐狸脚力近侍襟义锦质九天材料九御举鼎绝膑决泄空额口吃诗龙韬路数马提灯南星内隶破六韩青霞青云器容贤沙锣摄僷时历石子双凫唆哄桃穣跳白果梯空闱闼香奁闲情逸趣小司寇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