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蒿菜的意思、蒿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蒿菜的解释

[weed] 泛指野草、杂草

蒿菜中侧听徐行。——《聊斋志异·促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蒿菜(hāo cài)是汉语中对菊科蒿属(Artemisia)部分草本植物的统称,兼具食用与野生杂草的双重属性。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项解析其详细含义:


一、字源本义

  1. 单字释义
    • 蒿:形声字,从艸(草)、高声。《说文解字》释为“菣也”,指一类有特殊气味的草本植物,如青蒿、艾蒿等。
    • 菜:本义为可食用的草本植物,《说文》注“草之可食者”。

      二者组合后,“蒿菜”特指可作野菜食用的蒿类植物,亦泛指荒芜田地中的野蒿。


二、核心释义

  1. 植物学特征

    蒿菜多指叶羽状分裂、茎直立、花小密集的菊科植物,常见如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艾蒿(Artemisia argyi)等。其嫩茎叶可食用,具清香气味,老熟后质地粗硬,常被视为田间杂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引申义项

    • 荒芜景象:因蒿类易在废弃田地疯长,“蒿菜”引申形容田园荒废、杂草丛生之状。如《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以蒿喻荒芜。
    • 贫贱生活:古文中借“蒿菜”指代草野平民或清贫生活,如《后汉书·向栩传》“隐居诵读,不与人通,坐于灶板积蒿菜之上”。

三、文学意象

蒿菜在古典文学中承载衰败、隐逸、坚韧三重意象:


四、现代应用

  1. 食用价值

    蒌蒿(芦蒿)嫩茎为江南春季野菜,可清炒或拌食(《中国植物志》)。

  2. 药用关联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含青蒿素,是抗疟药物原料,但“蒿菜”通常不直接指代药用品种(《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蒿菜”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理解:

  1. 基本释义
    指野草、杂草,常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例如《聊斋志异·促织》中“蒿菜中侧听徐行”即描述杂草丛生的环境。

  2. 植物学定义
    蒿菜是茼蒿的别称,属于菊科草本植物,学名Chrysanthemum coronarium(注:部分网页拼写有误,已修正)。其特点包括:

    • 别名多样:同蒿、蓬蒿、菊花菜、蒿子杆等;
    • 形态特征:叶羽状分裂,花黄/白色,类似野菊花,茎叶可食用;
    • 生长周期:一年生或二年生,我国广泛栽培,冬春采收。
  3. 药用与食用价值
    中医认为其性味甘辛,入脾、胃经,具有清心养胃、利咽化痰的功效,适用于食欲不振、痰热咳嗽等症。《随息居饮食谱》《千金食治》等古籍均记载其药用价值。

  4. 文学与日常用法

    • 古文多指杂草,如《聊斋》用例;
    • 现代更常指蔬菜茼蒿,尤其在福建等地称“鹅菜”“义菜”。

蒿菜既可泛指野草,也是茼蒿的别名,兼具食用与药用功能。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白茅香便户冰井台播讲参秉常秩除恶务本矗削爨灶刀楯点充蝶怨蛩凄地关地租东科尔二竪歌抃革履箍子蒿薤诃佛駡祖鹤琴红鸾鹘突接翮节乐计分祭台潦旱恋着醴辞龙象会卵用鷄落路眉清目朗门馆先生猛政麪环匿迹销声宁南囚攮的辁轮塞北赏钟事无巨细守黑鬊云酸悲台中市讨吃鬼天呀头昏脑胀团集屯夫托盘五方五宿无所可否香色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