铨闱的意思、铨闱的详细解释
铨闱的解释
政府设置的选拔官吏的考试场所。 唐 刘长卿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诗:“天府留香名,銓闈就明试。”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所谓太医局生者,始以赂隶名籍,每年则随銓闈公试。”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荫补未仕官人赴铨》:“每岁三月上旬,应文武官荫授子弟、宗子荫补者,并赴銓闈就试出官。”
词语分解
- 铨的解释 铨 (銓) á 衡量轻重:铨衡。 古代称量才授官,选拔官吏:铨叙(旧时一种叙官制度,按资历或劳绩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铨选。铨录(选择录用)。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 闱的解释 闱 (闈) é 古代宫室两侧的小门。 后妃居处:宫闱。 父母居室:庭闱。 科举时代称试院:春闱。秋闱。闱墨(清代每届乡试会试的试卷,由礼部选定录取的文章,编刻成书)。 笔画数:; 部首:门; 笔顺编
网络扩展解释
“铨闱”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uán wéi,主要用于描述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和场所。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
指古代政府设置的选拔官吏的考试场所或程序。该词常与科举制度相关,既指具体的考试地点(如考场),也泛指官员选拔的整套制度。
-
词源解析
- 铨:原指衡量轻重,引申为选拔、考核官员,如“铨选”“铨叙”均与官吏任免相关。
- 闱:本指宫门或考场,在此特指与选拔相关的场所或程序。
二者结合后,强调“通过考核选拔官员的官方场所或流程”。
-
历史用例
- 唐代刘长卿诗句“天府留香名,铨闱就明试”,描述士人参与铨选考试的情景。
- 宋代《梦粱录》记载荫补官员需“赴铨闱就试出官”,说明铨闱是科举之外的另一选拔途径。
-
相关词语
与“铨选”“铨试”“铨衡”等词同源,均围绕官吏选拔制度展开。
该词承载了中国古代官僚体系的核心机制,既体现选拔的严谨性,也反映了制度化的考核流程。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可参考《梦粱录》等宋代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铨闱》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含义是指官员选拔任用的程序与机制。下面将依次介绍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语。
1.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铨:金属部首,由“钅”构成,总笔画数为11画。
- 闱:门字旁部首,由“门”构成,总笔画数为8画。
2. 来源:
《铨闱》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古代中国,通过举行特定的考试选拔官员是一种常见的选拔方式。而参加这些考试的考生,往往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选拔程序。选官的程序成为“铨闱”。
3. 繁体:
《铨闱》的繁体写法为「銓闈」。
4.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为表示《铨闱》这个词,可以使用类似于「硂閡」的字形形式。
5. 例句:
- 由于落榜,他无缘走上官场的铨闱之路。
- 在明清时代,铨闱制度是官员选拔的重要环节。
6. 相关词语:
- 铨选:指通过选拔程序进行选取。
- 闱阁:指官场、官员之所。
总而言之,《铨闱》是指官员选拔任用的程序与机制。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为「铨」(11画)和「闱」(8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繁体写法为「銓闈」,古时候汉字写法类似于「硂閡」。例句包括:“由于落榜,他无缘走上官场的铨闱之路。”、“在明清时代,铨闱制度是官员选拔的重要环节。”相关词语有铨选和闱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