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ee measure] 一种京剧板式。节奏自由,可据唱词内容自由发挥。如西皮散板、二黄散板
方言。散伙。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如今全乡只剩两个互助组,都在乡政府近边,一在上村,一在下村。上村的组长还想干下去,下村的,连组长也想交差,快要散板了。”
(1).音乐上的自由节拍。与固定节拍相对而言,但并不意味节拍的杂乱或随意。
(2).戏曲唱腔的板式,是一种慢打(拉)慢唱的唱腔,宜于表现悲痛的感情。有时也用以表现一般的叙述。 峻青 《海啸》第三章:“ 小于 唱起了流水板,接着 老宫 唱起了散板。”
“散板”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定义
散板是京剧唱腔的一种板式,特点为节奏自由,乐器的演奏速度(如慢拉或慢打)与唱腔的节奏可依据唱词内容灵活调整。常见于西皮散板、二黄散板等。
表现功能
通常用于表现悲痛、哀伤的情感(如《海啸》中角色情绪渲染),也可用于一般性叙述或需要自由发挥情绪的场景。
音乐特点
虽为自由节拍,但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通过乐器的即兴伴奏与唱腔的抑扬顿挫形成独特韵律。
基本含义
在方言中,“散板”可表示“散架、分开”(如“椅子散板了”)或“彻底崩溃、完蛋”(如形容计划失败)。
使用场景
常见于口语化表达,例如周立波《山乡巨变》中描述“互助组快要散板了”,即暗指组织濒临解散。
如需进一步了解京剧板式或方言案例,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或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应用。
《散板》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指独立印刷的、不与其他文字结合在一起的字板或印刷品。散板也可指散文文章。
《散板》的部首是“木”,共有8画。
《散板》一词最早出自《东京梦华录》一书中,用以描述零散的木板,后来逐渐引申为描述独立的印刷品。
《散板》的繁体字为「散板」。
在古代,人们写汉字的方式略有不同,因此《散板》在古时候的写法是「散版」。
1. 他收藏了一套珍贵的《散板》,记录了古代的文化。
2. 这本书包含了许多名家的散文作品,都是以散板形式出版的。
散文、推敲、散落、散布、杂志
散文、散文集
连板、连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