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红外线的意思、红外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红外线的解释

[infrared ray] 在电磁波谱中,波长介于红光和微波间的电磁辐射。它不能引起视觉,但有显著的热效应,可以用温差电偶、光敏电阻或光电管等仪器来探测

详细解释

一种波长比可见光线长的电磁波。在光谱上位于红色光的外侧,波长由0.3毫米到7700埃。能使特制的胶片感光,穿透云雾的能力比可见光强。具有很强的热能,工业上用来做烘烤的热源,又用于探测、医疗、通信、摄影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红外线是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辐射,其频率范围约为430 THz至300 GHz,对应真空中波长为700纳米至1毫米。该名称源于其波长位于可见光红色光谱外侧的特性。

从物理特性看,红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能够被物体吸收后转化为分子动能,这种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热成像技术。其穿透能力因波长而异,长波红外线(8-15微米)可穿透云雾,短波红外线(0.76-3微米)则易被大气吸收。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

  1. 医疗领域:用于理疗设备促进血液循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军事侦察:夜视仪利用目标物辐射的红外线进行夜间观测(引自《辞海》第七版)
  3. 通信技术:电视遥控器采用近红外波段传输信号(源自《物理学名词》第三版)
  4. 工业检测:通过红外热像仪检测设备发热异常(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卷)

与可见光相比,红外线具有更强的穿透非金属材料能力,但无法穿透金属物质。其发现可追溯至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通过棱镜分光实验观测到的"不可见热射线"(引自《科学技术史年表》2020版)。

网络扩展解释

红外线是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属于不可见光。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波长范围:红外线波长在0.76微米至1毫米之间,频率为0.3THz~400THz。
  2. 发现历史:由英国科学家赫歇尔于1800年通过棱镜分光实验发现,因位于红光外侧而得名。

二、物理特性

  1. 热效应:红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能够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热能,常用于加热与理疗。
  2. 穿透性:可穿透云雾,适用于遥感、通信等领域。
  3. 普遍性: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体均会辐射红外线,属于热辐射。

三、分类

按波长可分为:

四、主要应用

  1. 医疗:远红外线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炎症,具有无创、无副作用的特点。
  2. 工业:热成像检测、材料干燥、无损检测等。
  3. 生活:遥控器、夜视仪、安防监控。
  4. 科研:天文观测、分子结构分析。

五、补充说明

红外线的能量公式可表示为:
$$
E = h u
$$
其中( h )为普朗克常数,( u )为频率,体现其电磁波本质。

如需更完整的分类或应用案例,可查看搜狗百科、百度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豹成文薄恶边埸冰縠弊幸鄙愚才辩趁便逞富的皪圆钓舩督过耳界恶子畈田改构孤存国华鹤山凤尾鸿鹄之志虺穨虎瘦雄心在窖藏骄色阄戏九阳巾拘忌均节狼顾虎视邋遢本乐苑黎杖凭断贫啬虔刀倾玷湫凹泉花驱镳羣徒任地容盛沈朱实利时暑食茱萸寿阳公主题词外耳外女晚堂苇莞衔悲茹恨响铜险汙小己小行年狭斜子赩炽惜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