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刀的戏称。齐,通“ 剪 ”。
“齐司封”有两种不同的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1. 剪刀的戏称(主流解释)
2. 成语(存疑解释)
建议:在正式语境中优先采用第一种解释,即剪刀的别称。若涉及成语用法,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
《齐司封》是一个中文词语,它源自于古代文献《尚书》。在此书中,它是指古代官员被封赐后,举行的一种庄严的仪式。这个词语可以引申为指一个人正式受封或接受职务的仪式和仪态。
《齐司封》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三个部首:齐、司、封。
其中,齐(qí)是左右结构的汉字,包含了14个笔画。司(sī)是从田字旁演变而来,具有5个笔画。封(fēng)则是上下结构的汉字,有9个笔画。
《齐司封》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这部古代文献中。《尚书》是中国古代的经书之一,它记载了周朝时期的历史和政治制度,同时也是对礼仪制度的规范。其中《齐司封》的内容描写了古代的封赐仪式,作为国家和王朝给予臣子的一种荣誉与奖励。
《齐司封》的繁体字为「齊司封」。
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齐司封》这个词,在古代的书写形式中,可能会稍有不同,但基本的字形和结构并未改变。
1. 在国家的庄严仪式中,领导人被齐司封,象征着对其重要贡献的认可。
2. 每个成功的企业家都会有齐司封的时刻,这是对他们艰苦付出的肯定和荣耀。
1. 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同心合力。
2. 封号:官职或尊号的赐予。
3. 司仪:负责主持仪式的人。
1. 封赐:封授官职或赐予荣誉。
2. 正式任命:正式授予某人职务。
3. 举行典礼:进行一种庄严的仪式来庆祝或宣布某个事件发生。
1. 非正式任命:没有经过正式程序的临时职务。
2. 取消封赐:废除或撤销已经授予某人的封号或官职。
3. 解除职务:宣布某人不再担任特定职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