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it upon] 侍候奉养(长辈)
侍养老人
奉养。《墨子·兼爱下》:“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史记·汲郑列传》:“ 浑邪 率数万之众来降,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晋书·孝友传·盛彦》:“母 王氏 因疾失明, 彦 每言及,未尝不流涕。於是不应辟召,躬自侍养。”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亲》:“﹝ 纯皇 ﹞每巡幸 木兰 江 浙 等处,必首奉慈舆,朝夕侍养。”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这婚姻伤透了她的心,而且为了侍养老祖父,她就不想很快结婚。”
“侍养”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ì yǎng,其核心含义是奉养长辈,尤其指通过日常照料和提供生活所需来表达对长者的尊敬与关怀。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指对长辈(如父母、祖父母)的侍候与供养,包含物质支持和生活照料双重意义。例如《墨子·兼爱下》中提到“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强调对无依无靠老人的照顾。
单字拆解
古典文献中的典型用例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例如法律条文或伦理讨论中,强调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责任。日常口语中更常用“赡养”“照顾”等词替代。
该词承载儒家“孝道”思想,如《晋书·盛彦传》记载盛彦因母亲失明而辞官侍养,体现了传统伦理中对孝行的推崇。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出处,可参考权威典籍如《墨子》《史记》,或现代词典释义。
侍养是一个汉语词汇,可以指代照顾、照料、服侍等意思。它通常用于描述对人或动物的照料和照顾,尤其是对需要专门照料的人群或动物。
侍养这个词可以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亻"和"口"。它由7个笔画组成。
侍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汉语中,其含义与现代相似。侍的本义是侍奉,而养则是照料、抚养的意思。它们的组合使用可以理解为"侍奉照料"的意思。在繁体字中,侍养的写法为「侍養」。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侍养也有一些不同的变体。例如,在《说文解字》中的古代字形写作「侀養」,在《康熙字典》中则写作「侀養」。这些变体虽然写法有所差异,但都传递着相似的含义。
1. 她侍养了多年的父亲终于康复了。
2. 这个动物园专门侍养残疾动物,让它们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
1. 侍奉: 指照料、服侍某人。
2. 养护: 指护理、保养。
3. 抚养: 指照料、抚慰。
4. 侍从: 指陪侍、服侍主人的人。
1. 照料: 与侍养意思相近,指照顾、护理。
2. 照顾: 与侍养意思相近,指关心、呵护。
3. 抚养: 与侍养意思相似,指给予生活、教育上的照料。
1. 忽视: 与侍养相对,指不注意、不关心。
2. 丢弃: 与侍养相对,指抛弃、遗弃。
3. 轻待: 与侍养相对,指不重视、不待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