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刀的戲稱。齊,通“ 剪 ”。
“齊司封”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1. 剪刀的戲稱(主流解釋)
2. 成語(存疑解釋)
建議:在正式語境中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即剪刀的别稱。若涉及成語用法,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
《齊司封》是一個中文詞語,它源自于古代文獻《尚書》。在此書中,它是指古代官員被封賜後,舉行的一種莊嚴的儀式。這個詞語可以引申為指一個人正式受封或接受職務的儀式和儀态。
《齊司封》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首:齊、司、封。
其中,齊(qí)是左右結構的漢字,包含了14個筆畫。司(sī)是從田字旁演變而來,具有5個筆畫。封(fēng)則是上下結構的漢字,有9個筆畫。
《齊司封》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這部古代文獻中。《尚書》是中國古代的經書之一,它記載了周朝時期的曆史和政治制度,同時也是對禮儀制度的規範。其中《齊司封》的内容描寫了古代的封賜儀式,作為國家和王朝給予臣子的一種榮譽與獎勵。
《齊司封》的繁體字為「齊司封」。
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齊司封》這個詞,在古代的書寫形式中,可能會稍有不同,但基本的字形和結構并未改變。
1. 在國家的莊嚴儀式中,領導人被齊司封,象征着對其重要貢獻的認可。
2. 每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會有齊司封的時刻,這是對他們艱苦付出的肯定和榮耀。
1. 齊心協力:團結一緻,同心合力。
2. 封號:官職或尊號的賜予。
3. 司儀:負責主持儀式的人。
1. 封賜:封授官職或賜予榮譽。
2. 正式任命:正式授予某人職務。
3. 舉行典禮:進行一種莊嚴的儀式來慶祝或宣布某個事件發生。
1. 非正式任命:沒有經過正式程式的臨時職務。
2. 取消封賜:廢除或撤銷已經授予某人的封號或官職。
3. 解除職務:宣布某人不再擔任特定職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