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栖退的意思、栖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栖退的解释

亦作“栖退”。隐退。 南朝 梁武帝 《征庾詵庾承先诏》:“ 新野 庾詵 ,止足栖退,自事却扫。”《南史·褚贲传》:“父( 褚彦回 )背 袁粲 等附 高帝 , 賁 深执不同,终身愧恨之,有栖退之志。”《南史·王华传》:“中军 刘勔 ,晚节有栖退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栖退”是汉语中较为少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隐居避世”的行为与心境。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释义,该词由“栖”与“退”两个语素构成:

一、基本释义

“栖”原指鸟类停留于树枝,《说文解字》释为“鸟在木上曰栖”,后引申为人的居留、隐居状态,如“栖遁”即归隐之意;“退”本义为向后移动,《玉篇》注“退,却也”,引申为避开世俗、退出仕途。二者结合后,“栖退”特指主动脱离尘世纷扰,选择幽静处所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

二、词源分析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文献,如《宋书·隐逸传》载“栖退之士,不事王侯”,强调士人远离官场的价值取向。唐代诗人孟郊在《题林校书花严寺书窗》中写道“栖退守固穷”,进一步将“栖退”与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相关联。

三、使用场景

现代语境中,“栖退”多用于文学创作与历史研究领域,描述古代隐士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生存状态,或借喻当代人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标注为书面语,常见于诗词、散文等文体。

四、近义词辨析

与“隐居”“遁世”等词相比,“栖退”更强调行为中的从容姿态,如《辞源》指出该词隐含“择良木而栖”的主动性,区别于被动避难的“逃隐”。

(参考文献:1.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2.中华书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3.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4.商务印书馆《辞源》)

网络扩展解释

“栖退”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ī tuì,其核心含义为隐退,通常指主动远离世俗事务、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结构与词源


三、历史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1. 南朝梁武帝诏书:提到庾詵“止足栖退”,赞其淡泊自守。
  2. 《南史》记载:褚贲因不满父亲依附权贵,产生“栖退之志”;刘勔晚年亦有此志。

四、相关词汇


五、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文人、官员主动选择隐居,或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例如:

“他厌倦官场纷争,最终栖退山林,以诗书自娱。”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南史》或南朝相关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庸边粟笔划秕子叱驭吹角连营大课短怀顿碌厄勤芳茝房祠匪兵风岸分开甘分隔栏共吺搆怨挂褡冠序归飞汉口闳廓淮王鸡狗浣纱石花生油嘑尔蹴尔家生婢子戒诗继母旧家泪潮两性生殖利绾名牵龙骖濛胧门扇鸟田盘卖羌胡日禀闰益若淑翣柳善女人神素手剑疏芜俗气贪惰镗鞳阘冗贴状投河奔井物观午天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