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分散。 唐 元稹 《唐庆万年县令制》:“执事言尔 庆 ,榷束池卤,生息倍称。布露飭散於罗落之间,而盗贼终不敢近。”
饬散是由“饬”与“散”组合而成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两字的独立释义及复合后的语境理解:
一、单字释义
饬(chì)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散(sàn/sǎn)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二、复合词“饬散”的释义
“饬散”属文言复合词,常见于古代文献,其核心含义为:
整肃散漫,使归于秩序。
“饬”强调规整约束,“散”指向无序状态,组合后表示对松散、混乱的人或事进行治理,使其恢复纪律与条理。
例:《清史稿》载“饬散游勇,安辑地方”,即指整顿流散的兵勇以安定社会秩序。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三、典型用例
古典文献中,“饬散”多用于描述政治、军事管理:
“时兵变频仍,亟饬散营伍,以杜衅端。”
(译文:当时兵变频繁,急需整顿解散军队,以防祸患。)
来源:《二十四史语词汇释》(中华书局)
参考资料
“饬散”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基本释义
饬散(chì sàn)指“犹分散”,即通过整顿、安排使事物或人群分散开来。该词由“饬”和“散”二字组合而成,兼具整顿与分散的双重含义。
字义分解
出处与例句
该词见于唐代元稹的《唐庆万年县令制》:“布露饬散於罗落之间,而盗贼终不敢近。”
此句描述通过合理分配资源(如盐池收益),使民众分散安居,从而减少盗贼侵扰,体现“饬散”的策略性。
用法特点
饬散多用于古代公文或文学作品中,强调在治理过程中通过有序安排实现分散,而非无序的分离。例如,结合“榷束池卤”(专卖盐池)的上下文,可推断其实际指经济资源的有序分配。
来源说明
综合《汉语辞海》、查字典、诗词网等资料,该词属生僻古语,现代汉语已罕用,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隘慑拜埽弊止不同凡响层迭虿鬈晨光冲力穿孔春贡脆性大妈大型帝女高密衮关籥闺襟过硃横汾什鸿贶蛟眉焦朋寄词诫命解寤警楼今朝有酒今朝醉鸡头米坑阱快事拉包月老伧两唐寥阔李程令图廪人龙尾道芦菲论批门军镆鋣潘鬓抛空旆旃蓬岛嫔德潜畜秦桧人造行星骚翁墨客沙蔘社翁雨筮卜螳螂退弱微谋陷围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