饬散的意思、饬散的详细解释
饬散的解释
犹分散。 唐 元稹 《唐庆万年县令制》:“执事言尔 庆 ,榷束池卤,生息倍称。布露飭散於罗落之间,而盗贼终不敢近。”
词语分解
- 饬的解释 饬 (飭) ì 整顿,使整齐:整饬纪律。 古同“敕”,告诫,命令。 谨慎:“程元凤谨饬有余,而乏风节”。 古同“饰”,巧饰。 笔画数:; 部首:饣; 笔顺编号:
- 散的解释 散 à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 分布,分给:散布。散发(?)。天女散花。 排遣:散心。散闷(坣 )。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 集聚 散 ǎ 没有约束,
网络扩展解释
“饬散”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
基本释义
饬散(chì sàn)指“犹分散”,即通过整顿、安排使事物或人群分散开来。该词由“饬”和“散”二字组合而成,兼具整顿与分散的双重含义。
-
字义分解
- 饬(chì):
① 动词,意为整顿、治理(如“整饬纪律”);
② 形容词,表示谨慎、恭敬(如“谨饬”);
③ 通“敕”,指上级命令下级(如“饬令”)。
- 散(sàn):
① 动词,指由聚集转为分离(如“解散”“分散”);
② 分布、分发(如“散布”)。
-
出处与例句
该词见于唐代元稹的《唐庆万年县令制》:“布露饬散於罗落之间,而盗贼终不敢近。”
此句描述通过合理分配资源(如盐池收益),使民众分散安居,从而减少盗贼侵扰,体现“饬散”的策略性。
-
用法特点
饬散多用于古代公文或文学作品中,强调在治理过程中通过有序安排实现分散,而非无序的分离。例如,结合“榷束池卤”(专卖盐池)的上下文,可推断其实际指经济资源的有序分配。
-
来源说明
综合《汉语辞海》、查字典、诗词网等资料,该词属生僻古语,现代汉语已罕用,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饬散(chì sàn)这个词是指整齐地散开、排列整齐的状态。拆分部首为饣(饣 shí)和散(散 sàn),其中饣为食物相关的部首,散为动词表示散开的意思。饬散的笔画数为12画。
『饬散』一词的来源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在古代文献中已经有所提及。在古代文字中,饬散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采用了繁体字的形式。具体写法为「饌散」,其中「饌」表示美味佳肴的食物,而「散」表示散开、分散。
以下是一些关于饬散的例句:
1. 军队接到命令后,立即饬散开来,迅速行军到指定地点。
2. 牛群在广阔的草原上自由地饬散,享受着自然的恩赐。
3. 老师示范了如何将书本中的纸片饬散排列,同学们纷纷模仿着进行练习。
关于组词,以饬散为基础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比如饬散形成、饬散队伍、饬散衣帽等。这些词语都带有整齐、有序的意思。
对于近义词,可以使用整齐、有序等词语来替代饬散,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意思。
至于反义词,与饬散的反义词可以是凌乱、杂乱等,表示无序、没有安排整齐的状态。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