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奉讳的意思、奉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奉讳的解释

(1).谓居丧。《礼记·曲礼上》:“卒哭乃讳。” 陈澔 集说:“凡卒哭之前,犹用事生之礼,故卒哭乃讳其名。”盖父母没,孝子不忍言亲之名,故讳之。后人因称居丧为“奉讳”。 清 钱谦益 《刻古史谈菀目录后序》:“ 谦益 奉讳以还,每发故篋,泪淫淫不忍视。”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鲲溟姪》:“余读《礼》家居,姪亦奉讳南还。”

(2).旧称帝王死后举丧。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太宗 ﹞尝一日附耳语 高宗 曰:‘吾千秋万岁后,与吾《兰亭》将去也。’及奉讳之日,用玉匣贮之,藏於 昭陵 。” 唐 韩愈 《慰国哀表》:“大行皇帝,功济寰区,仁霑重植,奉讳之日,率土崩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奉讳"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具有双重含义:

一、守丧之义 指处理父母或尊长丧事的礼仪制度,如《南史·张融传》记载"张融请假奉讳",即指官员请假回乡操办丧事。该用法源于《仪礼》中"奉讳之日"的丧葬仪轨,特指丧期内的避讳行为。

二、避讳尊称 专指对帝王或尊长名字的避讳传统,典出《礼记·曲礼上》"卒哭乃讳"。如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载"奉讳书榜",指官员书写文书时需避用君主名讳。此制度在《史记》《汉书》等典籍中均有体现,属于古代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列为双解条目,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文献和文史研究领域。其演变过程折射出中国古代"慎终追远"的伦理观念与"为尊者讳"的礼制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

“奉讳”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 居丧避讳
    指父母去世后,子女在居丧期间避讳提及父母名讳的行为。这一礼俗源于《礼记·曲礼上》中的记载:“卒哭乃讳”,即停止哭泣后需避讳父母之名。古人认为直呼亡亲之名是冒犯,因此居丧期间需严格遵守避讳制度,以示哀悼与尊重。

  2. 帝王丧事的代称
    在历史文献中,“奉讳”也用于指代帝王去世后的举丧仪式。例如唐代韩愈在《慰国哀表》中用“奉讳之日,率土崩心”形容举国哀悼唐太宗去世的场景。


补充说明

需注意,此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历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背水阵逼占博敞播弄是非不睹是不赘憯怛掣顿宠人踹落掂对队率笃信覆治缟袂闺女晃曳货易犗刑酒掣子九带鞠治尻门子渴而穿井魁秀老妪能解连架藜羹刘参军六馆沦毁罗浮梦吕召没溺俛临凝脂牛箧牛腰叛夫频谱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轻賫缺废曲几曲射炮善岁生意经失羣衰悴书厨顺序蒐獮诉语条枚铁笼玩华慰问团乌桓乡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