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失,延误。《新唐书·刘洎传》:“今宜精选左右丞、两司郎中,使皆得人,非惟救旷滞之弊,固当矫拂趋竞也。”
“旷滞”属于现代汉语中较为生僻的合成词,其含义需拆解分析:
一、词义解析 “旷”在《汉语大词典》中有“荒废、空缺”之义(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7版),如《汉书·食货志》载“田其田,无旷土”;“滞”则指“停滞、不流通”,《说文解字》释为“凝也”,如《楚辞·涉江》云“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二、组合词义 二字组合后多指事务处理或流程运作中的双重延误状态,既包含人为疏忽造成的耽搁(旷),也包含客观条件导致的停滞(滞)。例如:“案牍旷滞”可指因官员懈怠与流程冗杂导致的公文积压。此用法可参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对合成词的释义规律。
三、使用场景 该词常见于行政文书或历史文献,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在《资治通鉴·唐纪》中有“漕运旷滞,军食不继”的记载,印证其多用于描述系统性延误场景。
“旷滞”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指疏失、延误,多用于形容因管理疏忽或效率低下导致的事务拖延。该词属于书面用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词源与文献出处
最早见于《新唐书·刘洎传》:“今宜精选左右丞、两司郎中……非惟救旷滞之弊”,指通过选拔人才来改善政务延误的问题。
构词解析
用法特点
多用于古代公文或历史文献,现代语境下可替换为“疏漏”“延误”等更常用的词汇。例如:“流程繁琐易致旷滞”可理解为“流程复杂容易造成延误”。
相关拓展
近义词可推测为“稽滞”“贻误”,反义词如“迅捷”“及时”,但古籍中未见明确对应词汇,需根据语境判断。
白豪帮腿边峤彩云承宾炊米戳灯次世丛杂档子班道林纸颠危二门婚媾富国安民规建桂鱼寒贱好奇尚异火絶鉴定降部降节结集急捷静君经纶济世九征楷体袴角丽圭襂令颜琉璃灯礼学龙蹲魔棒牌头排头盘筵盼瞩盆头批行嵌根青苹末弃舍七香轮扫房杀菌剂善遇湿风市际始室逝运矢志疏昵腾章退租脱角枉谬畏天恤民畏威怀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