榱椽的意思、榱椽的详细解释
榱椽的解释
架屋承瓦的木头。方的叫榱,圆的叫椽。亦喻担负重任的人物。《三国志·吴志·是仪胡综传论》:“ 仪 清恪贞素, 详 数通使命, 综 文采才用,各见信任,辟之广夏,其榱椽之佐乎!”《晋书·外戚传·褚裒》:“物各有所施,榱椽之材不合以为藩落也。”《周书·苏绰传》:“若刀笔之中而得浇伪,是则饰画朽木,悦目一时,不可以充榱椽之用也。”
词语分解
- 榱的解释 榱 ī 椽子:“栋折榱崩。”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椽的解释 椽 á 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椽子。椽笔。 古代房屋间数的代称:“东宇西房数十椽。”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榱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
本义
指古代建筑中支撑屋顶的木构件,其中方的为榱,圆的为椽。二者共同承担承托瓦片和屋顶的功能,类似于现代建筑的椽子。例如《三国志》中提到“榱椽之佐”,即用此比喻栋梁之才。
-
比喻义
引申为担负重任的人物,常用来形容国家或组织中起核心作用的人才。如《晋书》中称褚裒为“榱椽之材”,即强调其重要性。
二、其他解释差异
部分词典(如、3)将其归类为成语,并解释为“形容房屋老旧破败”,但这一用法在其他权威文献中较少见,可能属于特定语境下的引申或误传。建议优先采用本义及比喻义。
三、发音与用例
- 发音:cuī chuán(注音:ㄘㄨㄟ ㄔㄨㄢˊ)。
- 例句:
“栋折榱崩”(出自《新序·杂事四》),比喻国家或机构中重要人物失职导致整体崩溃。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说文解字》《三国志》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榱椽(cuī chán)是一个汉字词,它由两个部首组成:木字旁和车字旁。木字旁表示与木材相关,车字旁表示与运输或建筑相关。榱椽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建筑领域,它指的是建筑物中柱子和梁之间的结构部分,起到支撑和稳定建筑的作用。
榱椽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榱椽」。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榱椽的写法基本保持一致。
一些使用榱椽的例句可以举如下: 在古代建筑中,榱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榱椽的结构设计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牢固度。
与榱椽相关的组词包括榱栱(cuī gǒng)、榱桷(cuī jué)、梁上君子(liáng shàng jūn zǐ)等。这些词都与建筑结构或建筑材料有关。
榱椽的近义词包括横梁、横檩等,它们指的也是建筑物中支撑梁和柱子的部分。而榱椽的反义词则没有明确的对应词汇。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帮助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