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倒悬之急的意思、倒悬之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倒悬之急的解释

[on the brink of destruction] 比喻极其困难、危险的境地。也说“倒悬之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倒悬之急是汉语中一个典型的成语典故,其核心含义指“人被倒挂般危急的状态”,用以形容处境极度困苦或形势万分紧迫。该成语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孟子·公孙丑上》中的记载:“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此处以“解倒悬”比喻解除民众疾苦,后演化为固定表达。

从构词角度分析,“倒悬”指人头足倒置地悬挂,《说文解字》释“倒”为“仆也”,“悬”即“系挂”;“急”在《玉篇》中被定义为“迫切也”,三字组合形成强调极端危急的复合意象。该成语常见于政论性文本,如《后汉书·臧洪传》中“倒悬之急,企望义兵”即用此典呼吁救援。

近义表达包括“危如累卵”“燃眉之急”等,均用于强调事态紧迫性。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境,例如:“持续暴雨使堤坝出现管涌,防汛工作已面临倒悬之急,必须立即组织抢险。”这种用法既保持典故的历史厚重感,又赋予现实语境的生动写照。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
  3.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倒悬之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dào xuán zhī jí,字面意思是“人被倒挂起来的危急状态”,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或危险的境地。

详细解释:

  1. 出处
    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意指施行仁政能解救百姓于倒悬般的危难。后《后汉书·臧洪传》也引用了“北鄙将若倒悬之急”,进一步强化其“危急存亡”的语境。

  2. 引申义与用法

    • 核心含义:形容像人被倒挂时血液逆流、无法自救般的紧迫困境,常用于描述国家、群体或个人的重大危机。
    • 语法功能:多作宾语,如“救倒悬之急”。
  3. 例句与文学引用

    • 《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生灵有倒悬之急”,形容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 明代罗贯中在小说中借“累卵之危”与“倒悬之急”并列,强调局势的双重危机。
  4. 近义与反义词

    • 近义词:倒悬之危、倒悬之苦、累卵之危(均强调极端的危险或困境)。
    • 反义词:安如磐石、安然无恙(形容稳定无虞的状态)。

使用场景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如历史评述、文学创作或分析重大危机时,需注意其比喻性与夸张色彩,避免用于日常琐事。

别人正在浏览...

把柄比各兵毁驳冗不假藏行谄诉嘲剧程头嗤怪存亡继绝肥腴夫匠夫人城高发光风害孩子翰墨号屏鸿法后却祸从口生讲主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坚深焦忧解菜解恚进退狐疑抉面军钱拘系可蠢困索莱芜量尺寸廉恕獠奴陵谷沧桑另眼看觑鳞鬐力政緑丛卯簿茂异民船明晦命运佩玦挈从乞头如日方中射石饮羽爽畅鼠头鼠脑头玉屠伯为虎添傅翼威胜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