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青砖的意思、青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青砖的解释

呈青灰色的黏土砖。用土窑烧制。因砖中含青灰色低价铁,故呈青灰色。其耐久性、耐蚀性和韧性等都比红砖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青砖是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中的一种特色陶质砖材,其名称源于烧制后呈现的青灰色或蓝黑色调。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工艺特征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汉语词典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

青砖(qīng zhuān):指用黏土烧制成的青灰色砖块。古代建筑常用材料,因在烧制后期采用封窑渗水的工艺,使砖体中的铁元素不完全氧化而呈青色,区别于红砖的氧化烧制法。

《辞海》(第六版彩图本)补充说明:

青砖质地密实、耐磨损,吸水率低,多用于宫殿、寺庙、园林及民居墙体、地面铺设,具有防潮、耐风化特性。


二、工艺特征与文化内涵

  1. 烧制工艺

    青砖采用还原焰烧制(封窑后浇水冷却),黏土中的三氧化二铁(Fe₂O₃)被还原为四氧化三铁(Fe₃O₄)或氧化亚铁(FeO),形成蓝黑色调。其硬度可达莫氏5级,抗压强度高于普通红砖。

  2. 建筑应用

    常见于明清城墙(如西安城墙)、徽派建筑马头墙、四合院地砖等。北京故宫太和殿广场铺设的"金砖"(细料青砖)敲击有金属声,属青砖工艺巅峰代表。

  3. 文化象征

    青灰色调在五行学说中属"水",象征"藏风聚气",契合传统风水理念。诗词中亦承载历史意象,如"青砖黛瓦马头墙"描绘江南建筑美学。


三、科学属性补充

青砖的耐久性源于低孔隙率(<5%)和高铝硅酸盐含量。实验表明,其抗冻融循环可达50次以上(-20℃至20℃),较红砖寿命延长2–3倍。故宫研究院检测显示,明代青砖至今仍保有≥30MPa的抗压强度。


参考资料来源(非链接引用):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夏征农, 陈至立主编.《辞海》(第六版彩图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3.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陶瓷卷》. 大象出版社.
  4. 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建筑材料研究》. 故宫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青砖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黏土砖,呈青灰色,具有独特的物理和文化属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制作工艺

青砖是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的建筑材料。其青色来源于烧制过程中铁元素的不完全氧化:当窑内温度达900–1100℃时,通过加水冷却使黏土中的铁形成四氧化三铁(Fe₃O₄)而非红砖的三氧化二铁(Fe₂O₃)。这种工艺需持续8-15天,最终形成青灰色砖体。

二、核心特性

  1. 物理性能
    密度高(抗压强度达30MPa以上)、抗冻性好(-45℃不裂)、耐磨损(可保存千年),如长城砖。
  2. 环保功能
    含微量硫元素可杀菌,透气性强(吸水率15-20%),能调节湿度并分解甲醛。
  3. 美学价值
    呈现素雅古朴的质感,常用于雕刻传统纹样,与灰瓦搭配形成典型中式建筑风格。

三、历史演变

四、与红砖对比

特性 青砖 红砖
耐久性 1000年以上 50-100年
抗氧化 优(含低价铁) 较差(高价铁易氧化)
生产工艺 水冷还原法(复杂) 自然冷却(简单)
生态效益 调节湿度、净化空气 无特殊功能

(数据综合自)

青砖不仅承载着中国建筑智慧,其"五行相合"的理念(黏土为土、水冷为水、烧制为火)更体现传统哲学。如今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等现代建筑中,仍可见创新运用的青砖元素。

别人正在浏览...

八裔编廛裨补哔叽缎碧萝春禅乘车裂吹镑懵诈村胄胆门傎乱地方部队低回冬防斗嬉方弘犯命汾祠凤质鬼国石鼓舌合信滑嘴回遹江黄郊处交戒教勖剂钢金屋藏娇绢估巨憝靠肚可塑性空居狂矢癞可凛厉历险率履緑野虑周藻密民望盘算盘委跑味青云学士秦筝赵瑟阙齾散筹身薄声烈颂祷素蜺苏生谈称颓势橐佗维舟小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