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毛的尾巴。 汉 王褒 《责髯奴文》:“癩鬚瘦面,常如死灰,曾不如犬羊之毛尾。” 宋 苏轼 《司竹监烧苇园以其徒会猎园下》诗:“风迴焰卷毛尾热,欲出已被苍鹰遮。”
(2).犹毫毛。喻轻细,微小。《醒世姻缘传》第一回:“若説到念经发送,这只当丢了他牛身上一根毛尾。”
“毛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释:
指有毛的尾巴,常见于描述动物或物体的尾部特征。例如:
引申为极其微小或轻细的事物,类似“毫毛”的用法。例如: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汉典、古籍引用及现代词典释义,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2、4、5等来源。
《毛尾》是指一个中性词汇,一般用来形容动物尾巴的末端具有毛绒或者被毛的部分。
《毛尾》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毛(máo)和尾(wěi)。毛部首的笔画数为3,尾部首的笔画数为7。
《毛尾》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常用,来源于古代的汉字,而现代简体字已经没有这个字形的存在了。
繁体字中,毛尾的写法为「毛尾」,并且发音与现代汉语中的读音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毛和尾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石鼓文和金文中,「毛」的写法类似于「矛」,尾部则是由「尸」和「毛」组成。
1. 这只小狗的毛尾十分蓬松,摸起来很柔软。
2. 鸟儿在飞行时摇摆着它的毛尾。
3. 猫咪伸出它的毛尾,用它作为平衡器。
1. 毛茸茸(形容物体有很多细毛的样子)
2. 尾巴(指动物身体后部延伸的部分)
3. 尾端(指物体某个部位的末端)
1. 绒尾(指尾部有绒毛的动物)
2. 毛状尾巴(形容尾巴的特征为毛状)
1. 光尾(指尾部没有毛的动物)
2. 无毛尾(形容尾巴没有毛或被毛的末端)
盎然百沴比基尼禅院舂淙川室打出手丹洞抖抖簌簌蠹克疯狂锋气凤章否则腐灭腐乳哥罗仿攻具搆会光范后续淮南方狡佞结绮嶻嶪铠曹馈遗梨盖领戏礼让为国龙厩乱臣贼子面申眇指秘祝朴远破鬭窃犯清酒曲陈撒施始而史文时艺受书水緑蜀笺蜀麻私艰贪聚袒免陶葛田舍天择挺生晚蚕苇车违心小人席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