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keen;cry loudly as if sb.is dead] a 〈方〉∶哭(骂人的话)
你又在号丧了
(2) 旧俗,家中有丧事,来吊唁的人和守灵的人大声干哭,叫号丧
(1).旧时京师之俗,丧家有用仆隶或雇人代哭,谓之号丧。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丧礼主人不得升堂》:“《南史》 孔秀之 遗令曰:‘世俗以僕妾直灵助哭,当繇丧主不能淳至,欲以多声相乱,魂而有灵,吾当笑之。’” 黄汝成 集释:“ 张氏 曰:‘闻京师之俗,有丧者用僕隶代哭, 济南 城中人,间有用之者,名曰号丧。盖误读 文公 《家礼》代哭之文而致此谬也。’”
(2).詈词。骂人啼哭。
“号丧”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代哭仪式
旧时丧家会雇佣仆隶、乞丐等代为哭丧,称为“号丧”。这一习俗在《南史》等古籍中有记载,目的是通过多人哭喊营造哀悼氛围。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也提到该现象,并批评其形式化。
仪式特点
吊唁者或守灵人需大声干哭,声音高亢且持续,属于礼仪的一部分。
指责哭闹
在方言中,“号丧”常作为骂人的话,形容他人无节制地哭喊。例如:“你又在号丧了!”带有嫌弃或讽刺意味。
情感色彩
此用法多强调哭声中缺乏真情实感,或指责对方哭得不合时宜。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方言案例,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号丧是一个常用词汇,表示一个人遭受巨大打击或极度悲伤而失去理智或希望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感觉被压抑、无助和绝望。
号丧的拆分部首是口(kǒu)和一(yī),总共有5个笔画。
号丧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上》篇,其中有一句话“顷则号丧”(意为不久就号丧)。
繁体字“號喪”和简体字“号丧”的意义相同,只是书写方式稍有差异。
根据《康熙字典》记载,古时候“号丧”的字形为“號喪”,其中“号”的字形包括“口”和“一”,而“丧”的字形则为“喪”。
1. 失去家人的号丧之痛常常让人心痛不已。
2. 经历了一连串的失败后,他感到自己完全号丧了。
号哭、号啕、号泣
灰心、绝望、彷徨
振作、坚持、乐观
磝衍卞田居表子秕谬不劳而获柴关厂史朝冠陈鲤庭充寒倅马丹居大勇凋丧额黄负嶮福音割面古典文学国狱烘箱秽荒绘写搅散嚼头警闻津壖就粮磕头烧香撩吊论辩风生明盘墨荡子内夫人旁喻偏赏偏异缲车亲耕青喜蚺蛇胆人心丧尽肉声绍续神鬼天赦书石鼓文十头耍态度属对讨流泝源听德同姓违条舞法污斥无极相者西班牙斜纹细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