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定止的意思、定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定止的解释

(1).固定的处所;止息之处。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或外候同而用意异,或气性殊而所务合,非若天地有常候,山川有定止也。” 唐 高适 《渔父歌》:“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磯。料得孤舟无定止,日暮持竿何处归。” 前蜀 李珣 《渔歌子》词之四:“扁舟自得逍遥志,任东西,无定止。”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一:“来无定止,去亦何为?”

(2).停顿;止息。 唐 李白 《猛虎行》:“颇似 楚 汉 时,翻覆无定止。” 清 蒋士铨 《空谷香·饮刄》:“今后呵。随着东风为定止,或者他秋来将我做齐紈视,我也甘心为他憔悴死。”

(3).犹定准。 元 无名氏 《梧桐叶》第二折:“他飜手云,覆手雨,没定止性儿难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定止”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具体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1. 词性分解与基本义

    “定”表示稳定、固定,如《说文解字》释为“安也”;“止”本义为脚部动作,引申为停止、终止。两者组合后,“定止”既可表示“固定的处所”,如《汉语大词典》例举《南史·隐逸传》中“饥则入都营食,饱则定止”;亦可指“确定的终止时间”,如《古代汉语词典》引《后汉书》“死生有命,无复冀于定止”。

  2. 引申义与用法

    在古汉语中,“定止”可引申为“安定栖息的状态”,如《全唐诗》中“飞鸣当此日,定止几时回”描述候鸟迁徙的暂歇;现代语境中则多用于文学表达,强调动作或状态的确定性终结,例如“风波定止后,方见人心本色”。

  3. 权威词典释义对比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单独收录“定止”,但分别注解“定”为“稳定、决定”,“止”为“停住、截止”。
    • 《汉语大词典》:标注“定止”为动词性短语,释义包括“停息”和“居留”,例证来自《晋书》《敦煌变文集》等古籍。

“定止”一词的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其核心语义围绕“稳定”与“终止”展开,常见于古典文献及文学创作中。

网络扩展解释

“定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ìng zhǐ,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基本解释

  1. 固定的处所或止息之处
    指事物有明确的位置或停留的地方。例如晋代葛洪《抱朴子·清鉴》中提到“山川有定止”,唐代高适的《渔父歌》也以“孤舟无定止”形容漂泊无依的状态。

  2. 停顿或止息
    表示动作、状态的停止。如唐代李白《猛虎行》中“翻覆无定止”描述局势动荡不定。

  3. 犹定准,即确定的标准或依据
    强调事物的确定性或不可更改性,例如清代蒋士铨的《空谷香·饮刃》中“随着东风为定止”。


二、用法与示例


三、总结

“定止”在古汉语中多用于描述空间、动态或确定性的状态,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抱朴子》《李太白集》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安适如常白蕖襃讥背行壁虎避回跛子部列蚕桑朝贡称物平施斥尊绰有余裕酢歰的知殿闼诋諆胹合焚草氛氤干甚么根深蒂固阁学公牌管干琯朗耗子黄澄澄践实角樽解巾锦标赛谨笃瘠弃蹶动连语罗纸驴王芒屩布衣茅社梦龄秣饲乾糙起稼砌煞羣朋仁德上甲赡丽生时双人床舒舒服服私行素管遂往统帅辋川图伪辩纬萧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