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速的节拍。 唐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诗:“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
“狂节”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以下是两种主要解释:
基本含义:指疯狂、狂欢的节日或庆祝场合,由“狂”(狂野、放纵)和“节”(节日)组成。常见于形容大型庆祝活动,如新年狂欢节、万圣节派对等。
使用场景:多用于描述人们在这些场合中无拘束的欢乐行为,例如“万圣节时,街上的人群仿佛在过一场狂节”。
释义:指疾速的节拍或节奏,常见于诗词中。例如唐代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中的“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
文学背景:此用法强调音乐或鼓点的激烈、迅疾,与“狂”的猛烈之意呼应。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典出处,可参考《全唐诗》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意思:《狂节》是一个词组,意思是指狂野而热烈的节日或庆祝活动。
《狂节》包含两个汉字,分别是“狂”和“节”。
“狂”字的部首是“犭”,总共有7个笔画。
“节”字的部首是“⺮”,总共有5个笔画。
《狂节》是一个普通词语,没有确切的来源,它是由“狂”和“节”两个字组合而成。
《狂节》的繁体字为《狂節》。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历史记录,古时候的汉字写作为《狂節》。
1. 春节期间,人们狂欢庆祝,形成了一场狂节。
2. 这次音乐节太疯狂了,简直是一场狂节。
1. 狂欢节
2. 狂躁
3. 狂风
4. 狂笑
5. 庆典
6. 节日
1. 狂欢
2. 节庆
3. 喜庆
4. 庆典
5. 纪念
1. 冷清
2. 寂静
3. 无趣
4. 阴郁
5. 平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