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回茬的意思、回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回茬的解释

同种作物在正茬收获后复种的那一茬。如: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时机种好回茬作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回茬"是一个农业术语,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前季作物收获后紧接着种植的后一季作物。其核心含义是利用前茬作物收获后的土地和生长季节,复种下一茬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回茬(huíchá)指在前一季作物收割后,紧接在同一块田地里播种或移栽的下一季作物。例如小麦收割后立即种植玉米,玉米即为"小麦的回茬作物"。该词强调作物轮作的时序衔接性,常见于一年两熟或三熟的耕作制度中。


二、具体应用场景

  1. 时间性

    回茬作物需在短期内完成播种,以充分利用前茬收获后的光热资源。如华北地区"麦茬玉米"需在6月上旬小麦收割后抢种,确保玉米在霜前成熟。

  2. 地域性特征

    • 北方暖温带:常见"小麦-玉米"回茬模式;
    • 南方亚热带:如"早稻-晚稻"双季连作,晚稻即为早稻的回茬作物。
  3. 技术要点

    回茬种植需配合抢收抢种("双抢")、免耕直播、秸秆还田等技术,以缩短农耗期,避免季节延误。


三、农学意义

回茬是复种制度的核心实践,通过集约化种植提升土地产出率。据中国农业年鉴数据,黄淮海平原采用小麦-玉米回茬模式,可使年粮食产量提高30%–40%,但需注意土壤肥力消耗问题,需配合轮作倒茬或施肥措施维持地力。


参考资料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567页。
  2.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农业出版社,1991年,"复种"条目。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多熟制农田可持续高产技术研究》,2018年。

网络扩展解释

“回茬”是农业术语,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正茬作物收获后复种的同一作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回茬指在正茬(即一季主要作物)收获后,再次种植的同一品种作物。例如冬小麦在秋季正茬收割后复种,成为“回茬麦”。

  2. 实际应用
    主要用于轮作倒茬,解决连作问题。如陇东地区回茬冬小麦占正茬面积的25%-30%,可缓解长期连作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加剧等问题。

  3. 时间紧迫性
    由于复种需在正茬收获后快速完成,强调抢抓农时。如“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种好回茬作物”的表述常见于农业指导。

  4. 与“正茬”的关系
    正茬是主栽作物,回茬则为其补充。两者形成轮作体系,既能提升土地利用率,又能优化作物布局。

如需更完整的农业技术细节,可参考来源、5、7的种植案例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半景褊阨草标豺声场务蛏条抽屉春融摧隤措口琱辒度外关系网过粮和离恒毛黄麻讲师讲通剑南诗稿夹绕介鬯警事金奴银婢旧恩坎劳跨火连机碓灵影立泉流送历下亭笼山络野描画明农内法手霓裳羽衣曲女学士抛除配祔喷粪浅直青红惹恼深到逝将去汝宿积宿营踏地天律天帚调拨价格挑茶斡刺町畽外按罔费屋顶花园相后象译孝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