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 高士 严遵 的字。隐居不仕,曾卖卜于 成都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君平 卜筮於 成都 市……裁日閲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南朝 宋 鲍照 《咏史》诗:“ 君平 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升沉应已定,不必问 君平 。” 宋 沉辽 《初创二山》诗:“得此化餘年,不问 君平 卜。” 宋 辛弃疾 《江神子》词:“试把灵槎、归路问 君平 。” 李光 《感事寄秋叶用原韵》:“侘傺君犹怜 正则 ,升沉我不问 君平 。”
“君平”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历史人物指代(核心含义) 指汉代隐士严遵,字君平。他隐居成都,以占卜为生,每日赚取百钱即闭门研读《老子》,是淡泊名利的典型象征。李白诗句“不必问君平”(《送友人入蜀》)、鲍照“君平独寂寞”(《咏史》) 等文学典故均指向此人。
二、姓名寓意(衍生含义) 若作为现代人名组合:
注意:提到的“君主和平治国”属于生僻引申义,未见权威文献佐证,建议优先采用历史人物释义。
君平,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下面将分别介绍其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君(阝口),包含3个笔画;平(干),包含3个笔画。
君平,是两个意义不同的词组合成的,君指的是君主、国君,平指的是平静、安宁。合在一起,表示君主安定治理国家,国泰民安的状态。
君平的繁体字为「君平」。
在古代,君平的写法可能会略有差异,但基本结构和意义相同。
1. 君平天下,民心安宁。
2. 君平臣服,国家繁荣。
1. 君臣:君主与臣下的关系。
2. 平静:和平、宁静的状态。
3. 平安:安全、没有危险。
4. 君临:君主统治下。
1. 安宁:和平、平静。
2. 泰平:国泰民安。
3. 安定:平稳、稳定。
1. 动荡:不平静、不安宁。
2. 混乱:不安定、不平稳。
3. 动乱:政治上的不安定局势。
综上所述,君平是一个含有君主安定治理国家、国泰民安意义的词语。它由两个字组成,君和平分别有各自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细微差异,但基本结构和意义相同。君平的繁体字为「君平」。例句和组词提供了更多用法和相关词汇。它的近义词有安宁、泰平和安定,反义词有动荡、混乱和动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