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清澈不深。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苹蓱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宋 王安石 《蒲叶》诗:“蒲叶清浅水,杏花和暖风。” 明 王问 《自山中泛湖归》诗:“川涂风浪平,沿流弄清浅。” 田汉 《江汉渔歌》第五场:“ 大别山 头挂夕阳, 月湖 清浅翻鸳鸯。”
(2).浅显;不深奥。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宋 豫章 太守 谢瞻 ……诗,其源出於 张华 。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 元 白 自清浅, 刘 陆 但恣肆。”
(3).指银河。 唐 李白 《游太山》诗之六:“举手弄清浅,误攀 织女 机。” 王琦 注:“《古诗》:‘河汉清且浅。’” 唐 孟郊 《古意》诗:“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清浅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三个核心层次:
指水体透明见底、深度较浅的自然状态。
例证:
《汉语大词典》释为“清澈不深”,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河汉清且浅”㊟¹,描绘银河清澈浅显之貌。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强调其“水清而浅”的物理属性㊟²。
由水色延伸至视觉上的淡雅色调。
例证:
《辞源》收录“清浅”形容“颜色淡”,如宋代毛滂《踏莎行》词“鹅黄清浅”㊟³,描写初春柳芽的嫩黄色。
《古代汉语词典》指出其可修饰月光等意象,如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⁴,以水色映衬月影素淡。
引申形容文风、意境等简洁明朗而不晦涩。
例证:
《唐诗鉴赏辞典》评王维诗“清浅白石滩”,赞其用自然意象营造出纯净意境㊟⁵。
《中国文学批评术语》将“清浅”列为传统美学范畴,与“繁复”相对,如李清照词风“清浅婉约”㊟⁶。
权威文献来源:
㊟¹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²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
㊟³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
㊟⁴ 王力等《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
㊟⁵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
㊟⁶ 张健《中国文学批评术语汇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
“清浅”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清澈不深
多用于形容水流或水域的清澈且深度较浅。
例:
浅显易懂
形容语言、道理等简单明了,不复杂深奥。
例:
代指银河
源自古诗中“河汉清且浅”的意象,后成为银河的别称。
例:
综合汉典()、古诗文引用()及文学解析()。
拔距霸揽边剧表着蚕神叉竿唱唱咧咧舂簸祠求逮讯大块文章当面错过点检冻云多一事不如省一事坊间副虹嘎嘣脆高着丱髻孤棹好善恶恶好耍子慧士匠郢惊逼锦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惧震搕拌乐阕丽祸丽牲之石丽席髦马貌喏偭规错矩闹元宵偏徇披枷带锁泼野浅攻乾鹄清称轻约侵寇螼螾人非物是冗渎说不齐鼠矢私称飕飕停杯通寇同日而语乌柳祥车相对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