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树的一种。枝条可以编筐、篮子等。 马烽 《三年早知道》:“另外还计划在渠堰上植两行乌柳,既巩固了堤堰,每年又能收割大批编筐子的柳条。”
乌柳(wū liǔ)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名词,主要释义如下:
指杨柳科柳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Salix cheilophila),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华北等地区。其枝叶细密,根系发达,常用于防风固沙。
特征:
来源:《中国植物志》第20(2)卷(科学出版社,1984年)
在部分北方方言中(如晋语、西北官话),"乌柳"可指代:
来源:《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
古文献中偶见以"乌柳"暗喻离别愁绪。如清代《草木疏记》载:"乌柳垂丝,黯似离人泪",取其枝条低垂之态寄托哀思。
来源:《中华古汉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
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372页明确标注其植物学定义,并注明方言用法存于地方志。
“乌柳”一词的含义可从植物学定义、实用价值及文学意象三方面综合解析:
一、植物学定义
乌柳(学名:Salix cheilophila)是杨柳科柳属的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4米。其枝干呈灰黑色或黑红色,叶片线形或线状倒披针形,边缘具腺锯齿,叶背灰白色。花期4-5月,果实为蒴果,种子暗褐色且密被柔毛。
二、实用价值
三、文学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乌柳常被用来烘托萧瑟氛围,如马烽《三年早知道》中描述种植乌柳以巩固堤堰,兼具实用与场景描写功能。
补充说明:部分网页提到“乌柳”作为成语形容忧伤情绪,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植物学资料,可能为文学引申义或误传。
若需进一步了解乌柳的形态细节或生态分布,可参考植物学权威资料。
霸代日百团大战八族兵谋差率朝中措趁趁摸摸诞淫导翊翻然改悔隔岸观火各白世人割符过长皇姑话言活剥及艾监烛焦点接收谨记金鸡障金铜仙人疚心举大计况荣魁艾愧辞困桡凉贰两轮厉兵秣马纚绋遛弯儿嫚辞门役鸣扃牛马襟裾频果毗戏洽浃清点七相五公屈蠖求伸驱骤人地三谏山妪实田手炮霜树谁分俗眼铁冠铁骑儿外台霞表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