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nd over item by item] 一个一个地查检
点检人数都在,单不见了张委、 张霸二人。——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1).考核,查察。 唐 杜甫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诗:“晓漏追趋青琐闥,晴窗点检白云篇。”《宋史·职官志三》:“ 绍兴 二年,詔於行在别置作院造器甲,令工部长贰提点,郎官逐旬点检。”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法微三》:“古人诗有误用重韵、重字者,皆是失点检处,必不可借以自文。”
(2).反省;检点。 唐 韩愈 《赠刘师服诗》:“丈夫命存百无害,谁能点检形骸外。”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昔有人自言一日三点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且 青 本武人,不知法律,纵有使过公用钱,必非故意偷谩,不过失於点检,乞特与免勘。”
(3).查核,清点。 宋 晏殊 《木兰花》词:“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乱了多时,方才收脚,点检人数都在,单不见了 张委 、 张霸 二人。” 清 盛锦 《别家人》诗:“点检篋中裘葛具,预知别后寄衣难。”
(4).校点;差发。《旧唐书·懿宗纪》:“ 魏博 、 何弘敬 奏当道点检兵马一万三千赴行营。”
(5).官名。即都点检。《宋史·太祖纪》:“拜 太祖 检校太傅前殿都点检,以代 永德 ……夜五鼓,军士集驛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 明 吕坤 《呻吟语·治道》:“一世业官,苟且只於虚套搪塞,竟不嚼真味,竟不见成功,虽位至三公点检,真足媿汗学者思之。”
(6).评论,指摘。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五:“从来士夫以小疵累大德者多矣。若使日慎一日,岂怕有人来点检耶!”
点检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多义词,其核心含义指按一定标准或项目逐一清点、检查。根据权威词典释义及历史语用,其详细含义可归纳为以下层面:
指仔细清点数目并查验状态。
示例:仓库管理员每月需点检库存货物,确保账实相符。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词典链接,暂不提供具体网址)
特指古代军事或宫廷中的监察职务。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指按标准化流程对设备、工序进行逐项检查,如“设备点检表”。
表示系统性体检或筛查,如“健康点检项目”。
来源:《汉语行业语词典》,语文出版社。
“点检”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如杜甫《赠李八秘书》诗“点检囊中制”,意为整理文书。宋元后渐成固定官职名。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说明:以上释义综合权威工具书及历史语料,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词典链接,暂不提供具体网址。建议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纸质或官方电子版以获取完整释义。
“点检”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查核与清点
指逐一检查、核对或清点事物。例如:“点检人数都在,单不见了张委、张霸二人”(《醒世恒言》),表示通过逐一检查发现人员缺失。
反省与检点
用于形容自我反思或对行为的约束,如唐代韩愈诗句“谁能点检形骸外”,强调对自身状态的审视。
在工业设备管理中,“点检”是预防性维护的核心方法,目的是通过系统化检查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作为成语时,“点检”指发现并指出他人错误,如“点检形骸外”隐含对缺点的批评。但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更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本。
“点检”的释义需结合语境:
安车白凤皇板擦儿谤讟八字没一撇被里本位主义布展钞虏程酒憃冥虫蚀春画徂暑刀切豆腐两面光大阴都都知都护督护多时鹅氄负耉辅檠谷策齁寝谎语圜钟兼称笺纹节足浸礼尽信书不如无书刻度匡直魁头来日凌藉鸾胶麻辞明刺魔力盘家破坏破晕啓行山杏试黜视如敝屐双打龆齓庭坚蜕演佗日违贬文书房无邪相容享味嫺靡小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