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恐。《汉书·陈汤传》:“斩 郅支 之首,县旌万里之外……万吏慴伏,莫不惧震。”
“惧震”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与注音
拼音为jù zhèn,注音为ㄐㄩˋ ㄓㄣˋ。
基本释义
意为惊恐,指因恐惧、震惊而产生的不安情绪。
出处与例句
最早见于《汉书·陈汤传》:“斩郅支之首,县旌万里之外……万吏慴伏,莫不惧震。”。此句描述将士因震慑而恐惧的状态。
用法与语境
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用于书面或历史文献中,强调因外界强烈冲击(如权威、武力等)引发的心理震动。
近义词与关联词
近义词包括“震慑”“惊惧”等,与“震撼人心”“醒聩震聋”等成语有语义关联。
若需进一步了解《汉书》原文背景或相关词语的演变,可参考权威古籍或词典。
惧震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惧”和“震”两个字组成。
惧的部首是心,总笔画数为9。惧字的拆分部首是木,意为怕、害怕、畏惧。
震的部首是雨,总笔画数为10。震字的拆分部首是阝,意为地动、颤动。
惧震源于古代传说中的鬼神之名,称为“惧震曰鬼”。
惧震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是「懼震」。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惧的字形与现代有所不同,常被画作两个相当于“卧”的形状,表示心中的恐惧和忧愁。震的字形则与现代写法大致相同。
例句:
1. 当听到那突然的惧震声时,我不禁打了一个冷战。
2. 震雷声经过沃土,引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惧震。
组词:惧怕、恐惧、惧怕、震动、震惊、震撼。
近义词:害怕、恐惧、畏惧。
反义词:勇敢、大胆、无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