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蚕之神。《后汉书·礼仪志上》“祠 先蚕 ,礼以少牢” 刘昭 注引 汉 卫宏 《汉旧仪》:“春桑生而皇后亲桑於菀中。蚕室养蚕千薄以上。祠以中牢羊豕,祭蚕神,曰 菀窳妇人 、 寓氏公主 ,凡二神。” 宋 陆游 《春晚村居杂赋绝句》之四:“朝书牛券拈枯笔,暮祭蚕神酌冻醪。” 明 于谦 《采桑妇》诗:“割鷄裂纸祀蚕神,蚕若成时忘苦辛。”
蚕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掌管蚕桑业的神祇,其形象和祭祀习俗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多元体系:
定义与别称
蚕神是古代发明养蚕缫丝技术的象征,民间对其称呼多样,主要有嫘祖(黄帝元妃,教民养蚕)、马头娘(源自蚕马神话的少女化蚕传说),以及青衣神、蚕女等别称。
历史背景
中国约在新石器晚期已掌握蚕丝技术,商朝甲骨文中出现“桑”“蚕”等文字,标志蚕桑业形成规模。北齐至北周时期,官方祭祀对象从黄帝转为嫘祖,而民间则更推崇马头娘等传说形象。
祭祀与地位
古代统治者重视蚕神祭祀,如汉代设“先蚕坛”以少牢之礼祭拜。民间则通过正月半供奉糕糜等习俗祈求蚕茧丰收,反映了蚕桑在古代农业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文化意义
蚕神信仰不仅象征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也体现古代女性在纺织生产中的贡献。例如,嫘祖被尊为“先蚕”,代表女性在养蚕技术传承中的作用。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传说故事或祭祀仪式,可参考《汉旧仪》《后汉书》等文献记载。
《蚕神》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蚕的神灵。蚕神象征着丰收和幸福,人们常常祈求蚕神保佑蚕茧丰满、丝绸丝质上乘。
《蚕神》的拆分部首是虫(chóng)。
《蚕神》的总笔画为16画。
蚕神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当时人们非常依赖蚕丝生产以及丝绸产业。因此,蚕神就成为了人们祈祷丰收和繁荣的对象,希望得到蚕神的保佑。
蚕神的繁体字为「蠶神」。
在古代汉字中,「蚕神」的写法可以有一些变化。例如,《说文解字》记载的古字形为「蠶神」,这是由于古代将虫字旁写得更加复杂,虫字旁变形为「蟲」。同时,「神」字在古代写法中也有些差异,可以写作「申」或「海」。
1. 农民在开始养蚕的时候,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蚕神的保佑。
2. 今年蚕茧的质量非常好,大家都相信是蚕神的眷顾。
组词:蚕丝、蚕宝宝、蚕茧、蚕织、蚕桑
近义词:蚕灵、蚕仙
反义词:蚕咒(蚕遭遇不幸的厄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