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降旗的意思、降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降旗的解释

[lower a flag] 把旗子降下

详细解释

(1).倒下旌旗,以示投降。《汉书·燕剌王刘旦传》:“万夫长,千夫长,三十有二帅,降旗奔师。”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 昆邪王 偃其旗鼓而来降也。”亦谓使偃旗投诚。 汉 扬雄 《长杨赋》:“横鉅海,漂 昆仑 。提劒而叱之,所过麾城摲邑,下将降旗。”

(2).把旗子降下。

表示投降的旗帜。 唐 李商隐 《咏史》:“ 北湖 南埭 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前蜀 花蕊夫人 《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寧无一箇是男儿!” 宋 陈师道 《赠赵奉议》诗:“未须坚百战,当即建降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降旗”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读音和语境有所不同,具体解释如下:

一、读音为jiàng qí(常用)

  1. 字面含义
    指将悬挂的旗帜从旗杆上降下,与“升旗”相对。例如学校、机构等每日进行的升降旗仪式。

  2. 象征意义
    在特定场合(如哀悼日)降半旗(即“下半旗”),表示对逝世的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的哀悼。此时需先将国旗升至杆顶,再降至旗杆1/3处。


二、读音为xiáng qí(古义或文学用法)

  1. 表示投降的旗帜
    古代文献中常指军队投降时竖起的旗帜。例如《汉书·燕剌王刘旦传》中“降旗奔师”,即指敌军投降。

  2. 文学意象
    唐诗中多用于表达战败或屈服的场景,如李商隐《咏史》中“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其他关联用法


“降旗”一词需结合读音和语境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降旗

《降旗》是一个中文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降和旗。

降这个词的部首是阝(邑),笔画数为8;旗这个词的部首是方,笔画数为6。

降旗这个词的意思是指把旗帜降下,一般用来表示结束或停止某项活动或仪式。

降旗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军事活动。当敌对双方结束战斗或达成和平协议时,通常会升起双方旗帜,表示停止战斗。而在正式结束战斗后,通常会有一方先降下旗帜,以示彻底的终止。

降旗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降旗」。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降旗在古代的汉字写法可以是「降旂」,其中,「旂」是表示旗帜的古代字形。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在国歌奏完后,队伍整齐列队,将国旗降下。

2. 每天黄昏,士兵们在仪式上升起旗帜,日落时降下。

组词:降下、升旗、旗帜。

近义词:收旗、放下旗帜。

反义词:升旗、升起旗帜。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