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南朝 梁武帝 。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觉世训》:“ 汉桓 祠 老聃 , 梁武 三捨身, 唐宪 迎佛骨。”
梁武,是汉语中对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464年-549年)的专称,因其建立梁朝并作为武帝统治而得名。该词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指代历史人物萧衍: “梁”指其建立的朝代——梁朝(502年-557年,南朝之一),“武”是其谥号“武皇帝”的简称。因此,“梁武”即“梁武帝”,是后世对这位皇帝的常用称谓。他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原是南齐官员,后通过禅让夺取帝位,在位长达48年(502年-549年),是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与佛教文化的紧密关联: 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崇佛帝王。他多次舍身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再由朝廷出资赎回,并大力推行佛教戒律(如提倡素食),广建寺院(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说),支持佛经翻译与义理研究,对佛教在南方的兴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被尊称为“皇帝菩萨”。其佛教政策深刻影响了中国佛教的发展轨迹。
文学与典故中的形象: 在文学作品中,“梁武”常作为南朝帝王或崇佛帝王的代称。著名的佛教忏悔仪式文本《梁皇宝忏》(原名《慈悲道场忏法》)相传即由梁武帝为超度皇后郗氏而敕令高僧编纂,后世遂以“梁皇”指代此忏法,“梁武”之名亦因此广传。
“梁武”一词的核心含义是指南朝梁的开国皇帝萧衍(梁武帝)。其历史重要性不仅在于建立和统治梁朝,更在于其极度崇奉并大力推行佛教,对中国佛教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故该称谓常与佛教文化、帝王信仰等主题紧密相连。
参考来源:
“梁武”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这是最常见的含义,指中国南朝梁的开国皇帝萧衍(464-549年):
少数文献(如)将“梁武”解释为形容人勇猛英武的成语,但此用法缺乏广泛历史依据,可能为误传或地域性释义。
建议注意:在古籍或文学作品中,“梁武”通常特指梁武帝萧衍。若需更多细节,可参考《梁书》《南史》等史书或中的权威记载。
闇无天日靶儿镜子並湊兵拿祸结鄙器臂弯不语兵吵包子陈谷摛华驰袭创立蹴工盗夸揲蓍敌国外患发家致业嘎巴脆罡气钢硬羹藜含糗歌讴钩连光亨鬼谷诡话邗关坏蛋剪絶矫捷交献结尾絜行景表金柯近日金觞酒颜峻极郡志昆山令甓祴临极龙浔落荒而逃蜜香树木鹅南中器贿乞留玎琅茕茕桡散蛇草深图远算蜀都海棠所有者权益汤网维鹈抆饰下马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