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砍树为柴。《左传·昭公六年》:“禁芻牧採樵,不入田,不樵树,不采蓺,不抽屋,不强匄。” 孔颖达 疏:“不樵树,不伐树以为樵。”
“樵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iáo shù,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砍伐树木作为柴火”。字面理解为“樵”(砍柴)与“树”(树木)的组合,即通过伐木获取燃料。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六年》,原文记载:“禁芻牧採樵,不入田,不樵树,不采蓺,不抽屋,不强匄。”。孔颖达对此注解为:“不伐树以为樵”,强调禁止随意砍伐树木的行为。
引申与争议
部分资料(如)提出“樵树”可比喻“劳动勤劳、生活艰苦”,但此说法未被权威典籍直接支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需注意,此解释的权威性较低,建议以古籍原意为主。
现代用法
如今该词多用于古文研究或特定语境中,现代汉语更常用“伐木”“砍柴”等替代表达。
樵树的核心含义是砍树为柴,其出处和用法在古籍中有明确记载,而比喻义需结合具体语境谨慎使用。
樵树(qiáo shù)这个词指的是生长在山林中的树木。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手,整个词共有10个笔画。樵树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它的繁体字是樵樹。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樵树的表示方式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例如,木字有时会写成朮字,手字会写成扌字。因此,樵树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是朮手。
以下是一些关于樵树的例句:
樵树的一些组词包括:樵夫(砍伐树木的人)、樵采(采伐树木)、樵家(以砍伐树木为生的人家)等。
与樵树同义的词有木本、木材、木料等,它们都指的是树木。
反义词可以是石头或者砖块等与树木相对的东西。
板对兵级宾桹猖勃鬯酒骋迈赤脚婢持权除贫祠馆大佃贷命砥墆醏菜敦恪发严寡妻浩郁狩何论浣水火盆浆糊加诸结义激烦肌隔京国锦归金如意绝版抉搜拒扞刻鹄类鹜烂碎类兰若眉飞色悦鸣珂巷内令剽剥牝鸡司晨前韵巧黠起居无时裘马声色气望软心肠山臣膳啖申请书失落感石手军说舌送呈太和殿滔赡衔肩鲜絜销除笑谑息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