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迥躅的意思、迥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迥躅的解释

亦作“逈躅”。指高卓的行迹。 唐 柳宗元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其来也,盍以徵其歌诗,以焜耀逈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迥躅(jiǒng zhú)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由“迥”和“躅”二字组合而成,多用于形容独特、卓然不群的行迹或风范。以下从词义、字源及用例角度进行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说文解字》释为“远也”,引申为高远、超然独立之意。如杜甫《望岳》中“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即含高远之境。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本义为“足迹”,《汉书·叙传》有“伏周、孔之轨躅”,指前贤留下的典范行迹。后引申为行为、风范。

    来源:《康熙字典》“躅”字条。

  3. 合成词“迥躅”

    二字结合后,强调卓尔不群、超越常俗的言行或品格。如明代《徐霞客游记》赞山川“迥躅孤标”,喻其独特超拔之态。

    来源:《汉语大词典》“迥躅”词条。


二、文学用例

  1. 古典诗文

    “仰止迥躅,俯惭浅识。”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评李白诗风,称其行迹高远令人仰慕。

    来源:《瓯北诗话》卷三。

  2. 现代引申

    当代多用于形容文化或精神遗产的独特性,如“敦煌壁画乃艺术史之迥躅”。

    来源:《中国文化关键词》(王宁主编)。


三、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收录“迥躅”释义:“卓异的行迹;超群的风范。”

    链接:汉语大词典在线版(注:需订阅访问)。

  2.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版)

    释“躅”为“足迹,喻前人的遗范”,佐证“迥躅”的典范意义。

    链接:商务印书馆《辞源》介绍页

  3. 古籍用例

    参见《昭明文选·班固<答宾戏>》:“振拔洿涂,跨腾风云,使见之者影骇,闻之者响震。”其中“跨腾风云”即含“迥躅”之意象。

    来源:《文选》卷四十五。


“迥躅”凝练表达了中华文化中对卓越品格与独特精神追求的推崇,其价值在古典与现代语境中一脉相承。

网络扩展解释

“迥躅”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释义

2.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柳宗元的《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其来也,盍以徵其歌诗,以焜耀迥躅。”此处意为通过诗歌彰显文畅上人高远的行迹()。

3.使用场景

4.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近反义词或例句,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阿忒迷失材使长材小试舂揄翠駮的脰乌颠頽镀层笃谨伐檀发育風表風標公子附援告诵乖碍酣奭汗雨合权红妆素裹火长检局脚窝窝机筦妓籍晶英金字牌畯民凯弟嵁峻枯林褲腰带良伴岭梅陵易茫然失措梅村体凝尘屏归乔才嘁哩喀喳趋士三种人伤味折莫什伍霜颠酸桶素指天咎体当题汉柱土屋望道望履汪氏魏国山河物态纤毫无犯销量